AI导读:

近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发表施政报告,优化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降低住宅物业投资门槛。同时,美联储降息,市场对香港楼市前景乐观,预计第四季度成交量将上升,政策调整助力楼市发展。

  近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特区立法会发表其任期内第四份施政报告,与此同时,美联储也如期降息,市场对香港楼市前景的看法也较为乐观,香港楼市动态成为房地产领域关注焦点。

  对于香港楼市,此次施政报告提出将优化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降低住宅物业投资纳入投资额的成交价门槛。具体而言,购买非住宅物业,可算入额由1000万港元提升至1500万港元,物业成交价则仍不受限制;如购买住宅物业,可算入额维持1000万港元,但可算入的住宅物业投资会放宽,成交价门槛由5000万港元下调至3000万港元。有分析人士表示,这一调整对香港住宅市场预计将产生积极影响,特别是将门槛由5000万港元降至3000万港元后,可为高净值人士提供更多的置业选择,从而带动更多房地产市场需求,促进楼市繁荣。

  施政报告中提到,保障市民基本的住屋需求是施政的首要任务。李家超指出,2026至2027年度起的五年期间,总体公营房屋建屋量(包括简约公屋)将达189000个单位,较其上任时增加约80%。三年前,公屋申请者平均要等候6.1年才可上楼,经过本届特区政府三年多的努力,公屋综合轮候时间已缩短整整1年至5.1年。此外,在公营房屋供应持续增加的情况下,香港特区政府有条件加大力度协助基层置业。香港特区政府会增加居者有其屋计划(居屋)和绿表置居计划(绿置居)单位的供应,并优化出售及转让安排,协助更多公屋居民置业,同时便利资助出售单位的业主进入私楼市场,丰富房屋阶梯,协助不同阶层市民安居乐业。有市场人士表示,本次政策调整标志着香港置业阶梯由“出租”为主转向置业为主,楼市发展迎来新契机。

  中原地产亚太区副主席兼住宅部总裁陈永杰表示,香港楼市受益于施政报告以及美联储降息,预计第四季度成交量将环比上升30%。陈永杰认为,施政报告中放宽新资本投资计划、加快土地供应等措施,对物业市场长远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同时,美联储降息对香港楼市产生即时影响,业主供楼压力将减轻,楼市活跃度有望提升。

  瑞银认为,最新的施政报告并未如预期中削减住宅印花税,但香港特区政府将加速推进北部都会区发展,并将优化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等,对私人住宅市场而言属于正面信号,为楼市注入新动力。

  公开信息显示,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近日表示,美联储降息符合市场预期,对香港利率环境带来影响,市民置业、投资和借贷要管理好利率风险,当局会继续监察市场变化。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