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悦城地产拟私有化退市,中粮系地产业务再整合
AI导读:
财联社8月1日讯,大悦城地产计划以协议安排方式回购股份并申请从香港联交所撤销上市地位,标志着中粮系地产业务整合进入新阶段。私有化退市将增厚大悦城控股权益,提升归母净利润,助力其应对行业挑战。
财联社8月1日讯(记者李洁)大悦城地产,这家在港交所上市12年的商业地产巨头,即将告别香港资本市场。大悦城控股(000031.SZ)7月31日晚间发布公告,其控股子公司大悦城地产(00207.HK)计划以协议安排方式回购股份并申请从香港联交所撤销上市地位。协议生效后,大悦城地产回购的47.3亿股计划股份将被注销,相关股东每股可获得0.62港元现金,大悦城地产应付的最高现金代价约29.32亿港元。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举动标志着中粮系地产业务整合进入新阶段。大悦城地产最终选择在行业深度调整期退出香港资本市场,归结为市场表现呈阶段性波动,流动性承压。本次交易是积极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增厚对大悦城地产的权益,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归母净利润。
大悦城地产业务主要包括投资物业、物业开发等四大板块,是大悦城控股商业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交易前,大悦城控股直接持有大悦城地产64.18%股份,得茂有限公司持有部分股份。此次协议安排生效后,大悦城控股持股比例将跃升至96.13%。交易完成后,大悦城地产将立即向香港联交所申请撤销上市地位。
公告显示,每股计划股份现金注销价0.62港元,较停牌前股价溢价约67.57%;但较2024年末每股净资产折让约70.20%。大悦城地产表示,股价一直较每股资产净值折让,整体流动性偏低,限制了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的能力。鉴于市场环境充满挑战且复杂,上市地位难以提供足够的境外融资支持。
据悉,截至停牌前,大悦城地产总市值仅53亿港元,估值较低。更深远的原因,在于公司战略层面。由于受大悦城控股集团控制,目前的架构增加了公司治理的复杂性,并阻碍了决策效率。私有化会促进大悦城控股治理效能跃升,也将实现大悦城控股及大悦城地产资源整合深化。
私有化对母公司大悦城控股的利好将更加显著。交易完成后大悦城控股将增厚对大悦城地产的权益,有利于提升公司归母净利润及整体运营效率。近几年以来,大悦城控股财务表现并不理想,已连续三年出现亏损;大悦城地产2024年则实现7.79亿元净利润。私有化完成后,大悦城地产的收益将全额注入母公司报表,分析人士认为,此次整合可能成为大悦城控股扭转局面的关键一步。
中粮系地产业务再整合
大悦城地产的历史可追溯至1992年,2013年以“中粮置地”之名登陆港交所,后更名为大悦城地产。2019年,中粮系启动重大资产重组,构建了独特的“A控红筹”架构。重组时,中粮集团曾表示,将解决两家上市公司的同业竞争问题。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将大悦城地产私有化退市,成为这一承诺的最终落地方案。
目前,大悦城地产主要业务为开发、经营和管理以大悦城为品牌的城市综合体,其业务已布局五大城市群核心城市。据2024年财报,大悦城地产全年营业收入总额为198.31亿元,同比增长49.4%。而从大悦城控股业绩来看,2024年,大悦城控股全口径营业收入357.91亿元。
“展望未来,私有化后的大悦城地产将完全融入大悦城控股体系。”一位房地产分析师表示,这有利于解决两者之间长期存在的双重上市架构带来的管理效率问题,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提升决策效率。按照规则,退市方案仍需通过特别股东大会和百慕大最高法院批准,但市场预期通过概率较大。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