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获批重启,城轨投资降速明显
AI导读:
2024年年底,成都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获批,为众多待批城市带来希望。但近年来,由于城轨审批门槛提升,城市轨道交通投资明显下滑。部分城市因债务率高等问题,短期内地铁新一轮规划获批无望。未来城轨项目获批和新增规模预计不高。
2024年年底,成都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获批,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停滞一年多后的首个获批地铁规划,为众多待批城市带来了希望。
《中国经营报》记者统计发现,目前南京、合肥、沈阳等17个城市的新一期地铁建设规划已进入国家或省级审批流程。此外,长春、上海、天津等17个城市的新一轮地铁规划虽未报批,但也已进入编制或筹备阶段。业内人士预计,在这34个已经或即将进入申报、审批流程的城市中,政府财政状况良好、客流支撑能力强的城市有望在2025年率先获批,但部分债务率较高的城市,短期内获批概率较小。
近年来,由于城轨审批门槛的提升,城市轨道交通投资明显下滑,地铁建设狂飙时代已成过去。
地铁新一轮规划进入密集申报期
2024年12月31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信公众号“成都发布”的消息显示,成都召开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成都市住建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黄婉表示,2024年,成都开通试运营8号线二期和27号线一期项目,以及轨道交通资阳线,同时获批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
成都的成功获批,为更多等待审批的城市点亮了希望之光。
一位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士透露,自2017年8月至2018年年中,受包头地铁项目被叫停及防范地方系统性债务风险影响,国家发改委一度暂停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审批。2018年年中后,审批重启,西安、郑州、长春等地密集获批。
通常地铁建设周期为5到6年,这意味着当初获批的地铁项目在近期相继完工,许多城市将陆续具备申报新一轮地铁建设规划的条件。
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审批流程包括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客流预测报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经省级政府审批后,上报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审批。
部分城市短期获批无望
近年来,中央严控地方政府因城轨投资带来的债务风险,要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所经区级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等级不得处于红色区域。预计南京、西安等政府财政状况良好、客流支撑能力强的城市有望率先获批,而部分债务率较高的城市,短期内地铁新一轮规划获批无望。
例如,哈尔滨地铁二期规划因债务率指标不符合审批要求被退回,至今仍未重新受理。
2018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52号文”要求,原则上本轮建设规划实施最后一年或规划项目总投资完成70%以上的,方可开展新一轮建设规划报批工作,并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2023年年底,国务院通知12个重点省份近期不得再新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这些省份主要位于东北和西部地区。
城轨投资降速明显
“52号文”将地铁审批的地方财政收入、GDP指标要求提高到原有规定的3倍,轻轨审批指标也大幅提高。2021年,国家发改委进一步细化城轨审批条件,不受理不具备条件的城市和一般地级市的首轮建设规划,并规定开通运营3年后客流不达标的,不能上报新一轮建设规划。
审批门槛的提高导致获批城市和项目减少,城市轨道交通投资明显下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数据显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规模在2020年达到6286亿元高峰后,近几年持续回落,2023年完成投资额为5214.03亿元,较最高峰下降17.05%。
中国中车人士表示,城轨投资和建设高峰期已过,未来城轨项目每年的获批和新增规模都不会太高,城轨车辆订单已出现明显下滑态势。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