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非车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优化考核机制,规范产品开发,强化费率管理。通知旨在促进非车险业务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提供有效保险保障。财险机构将从多维度展开部署,确保政策平稳落地。

日前,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非车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财产保险公司优化对非车险业务的考核机制,规范产品开发使用,强化保险费率管理,严格执行经备案的保险产品,推动非车险产品的使用符合备案内容,促进保险业务健康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早在三个月前,监管就在业内下发了《通知》的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体现了监管的前瞻性和透明度。

随着《通知》落地,有机构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已经着手从考核、渠道等方面开始部署,积极响应监管要求。

严格执行经备案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是非车险业务规范发展的重要一环。

非车险业务要实施“报行合一”,上半年业内就在流传这个消息。而后,相关的征求意见稿出炉。

今年8月,在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保副总裁、人保财险总裁于泽就指出,非车险长期亏损,主要原因在于脱离了保险定价的大数法则。“产品在销售过程中通过差异化来降低费率,使得大数法则无法实际应用。”于泽指出,非车险“报行合一”的监管政策落地,将引导行业回归保险本源,提升保险服务质量。

如今,就在征求意见稿出炉的三个月后,《通知》终于正式出台。根据《通知》内容,财产保险公司应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合理降低保费规模、业务增速、市场份额的考核要求,有效提高合规经营、质量效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考核权重。财产保险公司要结合市场承载能力和自身发展基础,合理规划非车险业务发展,加快由追求规模、速度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

与此同时,《通知》还对财产保险公司费率管理、条款费率使用、保险中介管理、经营管理费用、保费收入管理、批单退费管理等方面作出进一步细化要求。

在费率管理方面,要合理设置预定附加费率和手续费率水平,不得设置与所提供服务不符的高额费用。主险精算报告和附加险备案材料应明确列示预定附加费率、平均手续费率和逐单手续费率上限。财产保险公司应建立费率定期回溯和动态调整机制,精算假设与实际经营情况偏差过大时,应及时调整并重新备案,必要时应先行停售相关产品。

同时,《通知》要求财产保险公司严格执行经备案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明确财产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不得通过特别约定、批单、协议、备忘录等方式实质改变经备案的保险条款责任,不得通过违规拆分保险标的、拆分保险金额、更改被保险人属性、更改标的使用性质、提高或降低免赔额(率)等形式变相调整保险费率。

金融监管总局表示,《通知》的发布,是金融监管总局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推出的重要举措,是对非车险监管政策的全面梳理和系统优化。《通知》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市场规律,引导理性竞争,能够有效促进非车险业务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提供更加充分有效的保险保障。

财险机构:将从多个维度展开系统性部署

作为区别于车险的业务,近年来非车险业务发展迅速。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非车险保费收入达5140亿元,同比增长5.65%,占财险业总保费收入的53.29%,较2024年同期的53.02%提升0.27个百分点,彰显了非车险业务的强劲增长势头。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通知》中提到的非车险业务是指机动车辆保险以外的其他财产保险业务。

“《通知》的出台是推动非车险业务从‘规模导向’向‘质量导向’转型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引导行业回归理性竞争与可持续发展。”安盛天平财险方面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一贯秉持合规经营与长期主义理念,对此我们表示积极支持,并将严格遵循监管要求,加快推进内部调整与业务优化。”

据悉,《通知》自2025年11月1日起实施,这意味着留给机构调整的时间已不足一个月。

“内部有一堆配套的事情要弄。”有财险内部人士在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表示。

安盛天平财险方面对记者表示,在具体落实方面,公司已从考核机制、产品管理、渠道合规及客户权益保护等多个维度展开系统性部署,确保在11月1日前全面符合“报行合一”要求。此外,公司也将强化分支机构培训与系统支持,保障政策平稳落地。

金融监管总局亦表示,下一步将指导各派出机构和财产保险公司做好政策落实,稳步推进非车险监管要求落地见效,更好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实现非车险业务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