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人保健康获金融监管总局批复投资设立健康管理公司,多家头部险企纷纷设立健康管理公司,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协同效应将更明显,助力健康险转型。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同意人保健康投资设立人保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这意味着,中国人保集团的牌照拼图进一步补齐,也意味着保险公司出资设立的健康管理公司阵容进一步壮大,健康管理行业迎来新发展机遇。

  近年来,多家头部险企纷纷设立专业的健康管理公司。业内人士认为,通过整合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一方面可以发挥健康管理的价值放大器作用,优化保险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能辅助保险公司将风险管理前置、进行风险减量,提升多元利润空间,实现保险与健康管理的双赢。

  在全行业积极推动发展健康险的当下,保险和健康管理有望进一步深度融合,协同效应将得以更明显地发挥,促使健康险从“保健康人”向“保人健康”转变,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健康保障。健康管理服务的加入,让保险产品更具竞争力。

险企完善大健康生态圈

  又有新公司获批

  金融监管总局近日的批复文件显示,中国人保集团旗下的人保健康获批运用2亿元自有资金,投资设立人保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0%。

  人保健康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着力构建“保险+健康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把健康管理服务作为风险减量的重要手段,坚持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双轮驱动、融合互推,构建覆盖全流程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有效降低客户疾病和失能风险发生率,助力人民群众从“被动医疗”向“主动健康”转变。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人保健康立足“健康保险+健康管理”融合发展,其健康管理业务实现服务收入1.59亿元,为480多万人次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同比增长超20%。

  “下一步,公司将以专业健康管理公司为抓手,加强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融合发展的生态布局,进一步推动实现健康险商业模式由‘传统费用报销型’向‘管理式医疗’转型。”人保健康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借助专业健康管理公司的建设,进一步赋能集团业务高效协同,实现产、寿、健和投资等板块的业务与服务深度融合。

  保险系健康管理公司的设立,在行业内已有不少先例。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泰康保险、阳光保险等大型险企,以及一些有健康险禀赋的公司,如招商信诺人寿等,此前均成立了自己的健康管理公司,并在大健康生态圈构建上发挥着积极作用。

促进保险与健康管理更深度融合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家险企调研了解到,今年以来,在保险业务转型发展期以及政策鼓励健康险发展背景下,健康险正在成为一个日益拥挤的赛道。此外,越来越多的健康险产品正在走出传统的纯保险保障模式,一张保单通常能涵盖专属保障、医疗服务、特色权益等多个方面,发挥健康管理、支付创新、生态整合等价值。

  险企对于健康险的投入增加以及健康管理服务的嵌入增多,和政策鼓励有关。2024年发布的保险业新“国十条”,即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提升健康保险服务保障水平,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

  同时,业内人士表示,健康险与健康管理具有“天然契合度”,保险公司提供健康管理服务,通过预防疾病发生、控制疾病发展、促进疾病康复,通过“治未病”和“促康复”降低发病概率,继而减少高额赔付概率,从而控制后端的赔付成本,从传统的“事后理赔”转向“事先防范、事中干预”,进行风险减量。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锁凌燕表示,很多险企积极探索“保险+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并越来越多地尝试借助移动互联网服务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来提高健康管理服务的效率,以更好推动被保险人群体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水平提升。

  锁凌燕认为,着力发展基于健康管理服务的商业健康险业务,比如基于运动场景或慢病管理场景建立行为模型、设计对应健康险产品,也可以优化商业健康险产品结构、促进差异化,对提高健康险发展质量意义重大。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健康险与健康管理协同效应会进一步发挥,不仅有助于提升健康险产品的价值,增强产品竞争力,还能降低投保人群的发病风险,减少高额理赔,优化险企利润空间,同时通过动态健康数据辅助精准定价,通过健康管理增加互动提升客户黏性,重塑险企发展健康险的模式。健康管理服务将成为险企竞争的新焦点。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