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2025年中报披露,新能源车险领域迎来盈利曙光,头部险企如平安、太保、人保实现盈利。同时,新能源车险出海成为新趋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扩张带动保险服务海外布局。然而,出海仍面临多重困境,建立数据模型成为关键。

作为财险业务的“大头”,车险从来都是行业的必争之地,而新能源车险作为新兴业务,在新能源车销量一路高歌的带动下,也成为财险公司最重要的业务增长极之一。随着各上市险企2025年中报的披露,新能源车险上半年的发展情况也浮出水面。9月1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平安产险、太保产险、人保财险等头部险企,在新能源车险领域已经看到了盈利曙光。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企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新能源车出海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也带动了新能源车险出海远征。

亏损重灾区现盈利曙光

新能源汽车需求持续增长孕育出庞大的车险潜在市场,但高出险、高赔付率的行业特性,让部分险企也铩羽而归。回顾2024年,国内保险行业在新能源车险领域未能摆脱亏损的阴影。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保险行业承保新能源汽车3105万辆,保费收入1409亿元,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06万亿元,承保亏损57亿元,呈现连续亏损状态。不过,时间来到今年上半年,市场迎来标志性拐点,在今年上市险企的中报中,险企已经宣布了新能源车险盈利。

上半年,太保产险的新能源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05.96亿元,占车险保费比例从上年同期的14.1%上升至19.8%。新能源车险服务车辆数超过536万,且家用车领域已实现盈利。中国太保副总裁俞斌在该公司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总体经营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新能源车险已经进入盈利空间,家用车综合成本相对比较理想,商用车的综合成本还是超过100%。”平安产险在新能源车险业务上的表现同样有所突破,平安产险在中报中透露,上半年新能源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46.2%,市场份额27.6%,为新能源车主提供了21万亿元风险保障;同时实现当期新能源车险业务承保盈利,成本呈可持续优化趋势。

对于部分险企新能源车险实现扭亏为盈的原因,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部分险企新能源车险扭亏的关键原因在于,政策支持优化定价与风险分担、险企与产业链协同降本、保费规模扩大摊薄成本等。从各家险企自身表述来看,头部险企也在持续推进新能源车险风险减量。平安产险提到,聚焦新能源风险减量服务,协同车企挖掘出险场景、优化车型设计,通过好车主平台精准推送安全指引与风险提示,提升经营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

改善思路逐步清晰

虽然头部险企新能源车险盈利表现抢眼,但从行业层面看,新能源车险整体仍处于承保亏损阶段。目前,行业对于新能源车险业务的改善路径逐步清晰。今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从数据共享、维修标准、费率厘定、产业协同等多方面推动行业提质增效。

在刘春生看来,《指导意见》落地的举措中,“车险好投保”平台解决高风险车辆投保难、自主定价系数优化推进迅速等条款效果超预期。可以说,头部险企的盈利信号,为新能源车险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不过,要想实现全行业盈利,不仅需要政策持续推动,也需要险企在服务、数据等方面持续演进。

着手出海布局

除了在国内市场积极探索盈利路径、推动行业改革发展外,头部险企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开始积极布局新能源车险业务出海,试图在全球新能源车险市场中抢占先机,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迅速,达106万辆,同比增长75.2%。

目前,头部险企已经锚定了新能源车险业务出海。人保财险总裁于泽表示,2025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突破百万台,增长超过了70%,公司看好这块业务(新能源车险),加大了发展力度,以中国香港、泰国的项目经验为支点,深化全球合作,预计海外业务将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于泽透露,2025年初,人保财险已经顺利实现中国香港新能源车险业务首单落地,成为行业内首家在境外开展新能源车险业务的险企。太保产险在新能源车险出海布局方面也迈出了关键一步,近期,太保产险携手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MSIG)及中怡保险经纪,与国内多家头部新能源车企达成战略合作,成功实现泰国市场多批次保单落地。

建立数据模型是关键

尽管不断落子,但不可否认,我国新能源车险出海依然面临着多重困境。与国内相比,海外市场的理赔配件体系、法规环境和风险特征差异巨大。“与国内相比,海外市场的理赔配件体系、法规环境和风险特征差异巨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汽车配件供应体系不同,维修标准也不一致,这可能导致理赔时配件供应不及时、维修质量难以保证。险企需要建立全球化的配件供应网络,与当地维修企业合作,确保理赔服务的高效和质量。”浙大城市学院副教授林先平提到。

前海再保险副总经理兼研究院院长喻放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车险是所有市场的主要险种,监管上要求当地公司出单,且对保险条款以及费率在很多市场都有特别的监管要求,因此熟悉当地监管规定、寻找当地保险合作伙伴是出海的第一步;其次,车险经营受当地的人文、基础设施、索赔习惯及赔偿标准、自然环境、维修方式和能力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与当地伙伴一起制定承保条件、核保规则、理赔管理至关重要。喻放表示,由于缺乏当地市场的历史数据,合理定价及核保更是一个挑战。国内市场的新能源车经营数据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应基于当地数据建立定价模型,为长期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