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积极入市,A股大盘指数持续走高
AI导读:
近期A股大盘指数持续攀升,保险资金成为市场上涨重要推手。在利率下行背景下,险资积极加仓权益市场,重点布局高股息、科技等领域。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险资持股规模增长,配置比例提升。展望后市,红利策略仍是压舱石,科技、创新药等成长板块受关注。
近期A股大盘指数持续走高,保险资金成为助推市场上涨的重要力量,也是保险资金配置优化的重要体现。保险资金入市,不仅为市场带来了增量资金,更成为推动A股市场持续走高的关键因素。
“我们近期一直在买入权益类资产,每天都是资金净买入的状态。”一家国有险资机构相关负责人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在利率下行环境下,优化权益类资产配置成为提升保险资金长期收益的重要路径,也是发挥保险资金“长钱”优势、服务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关键。这一策略调整,无疑为保险资金在股市中的表现增添了更多看点。
记者近日从多家险资机构获悉,今年以来,在监管部门政策引导、负债端产品结构变化等多重因素助推下,保险资金积极加仓权益市场,重点布局高股息、科技、创新药、军工等领域权益类资产。这些领域的选择,不仅体现了保险资金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也展示了其积极寻求收益最大化的决心。
金融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财产险公司和人身险公司合计持有股票资产约3.07万亿元,较一季度末增长2513亿元,增幅约为8.92%。从配置比例看,财产险公司和人身险公司配置股票资产比例均实现上升,分别较一季度末提升0.77个百分点和0.38个百分点。这一数据变化,无疑为保险资金在股市中的活跃表现提供了有力支撑。
业内人士认为,保险公司持有股票资产规模和配置比例上涨的背后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持有的股票资产市值上涨;二是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财险公司股票配置比例提升较快,因为其负债久期较短,对FVTPL(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权益类资产的波动承受能力更强。这进一步解释了保险资金在股市中的积极表现。
除了政策等因素,推动保险资金入市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负债端产品结构变化。记者从业内获悉,今年以来,大部分寿险公司分红险销售占比过半,部分公司分红险销售占比甚至超过九成。随着“保底+浮动分红”的分红险销售占比提升,保险资金既要满足保底利率的绝对收益,又要获取更多的相对收益,这将考验险资机构的投资能力,保险公司需要采取更加积极、动态优化的资产配置策略。
“根据分红险账户要求,需要结合负债期限、成本结构、利率敏感性进行策略调整,相比传统险账户而言,需要更加灵活、多元的配置策略,因此保险公司需要提升账户主动管理的能力。”上海一家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表示,尤其是在新会计准则下,对于采用浮动收费法的分红险账户,负债端可以吸收资产端市值波动带来的影响,对市场的风险承受能力更强,有望提升对FVTPL波动类资产的配置占比。
展望后续权益市场配置,红利策略依旧是保险资金配置的压舱石,科技、创新药、军工等成长板块也持续受到保险资金的青睐。这些领域的投资,不仅有助于保险资金实现长期收益,也为市场带来了更多活力。
上述国有险资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市场利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基本面稳健、股息率较高、分红稳定的优质上市公司依旧是匹配绝对收益需求的稀缺品种,是保险资金实现资产负债匹配的压舱石。此外,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自主可控、机器人、创新药等成长属性较强的领域,也有着较好的投资机会,值得保险资金深入挖掘。
“我们看好后市A股与H股的机会,逢低买入,越跌越买。”上海一家大型险资机构权益投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8月末,大盘指数可能会偏弱盘整,在消化掉前期交易的拥挤度后,有望受到财报披露临近尾声等因素的催化,再度进入进攻阶段。这为保险资金在股市中的后续操作提供了明确方向。
该负责人表示,港股市场也存在结构性机会:一是关注盈利预期抬升明显、自主可控逻辑坚实、存政策预期支撑的港股硬科技方向;二是海外不确定性升高下具备政策逆周期调节预期的泛消费、新消费;三是稳健的高股息,包括金融、电信、交运等红利板块,以及受益于港股流动性充裕的本地金融。这些领域的投资,将为保险资金带来更多收益可能。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