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险预定利率下调 保险市场迎来新变革
AI导读:
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将全面下调,多款保险产品陆续停售,部分产品甚至“闪电”停售。保险公司正积极调整产品策略,力推分红险产品转型,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包含万能型保险产品的最低保证利率,下同)将全面下调。由此,近期市场上不少保险产品正陆续停售。
纵向来看,此前多次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前,市场“炒停售”的氛围较浓,且保险公司大多尽量延长旧产品的销售时长。而此次人身险预定利率下调前,“炒停售”的现象较为少见,且多家公司提前切换产品,停售高预定利率产品,推出预定利率较低的产品,以降低负债端的刚性成本。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的下调,保险公司负债端成本将进一步优化,长期看有利于公司的稳定经营,也给险资投资预留了空间。
部分产品“闪电”停售
近期,多款保险产品陆续停售,其中还出现了“闪电”停售的案例。例如,某人身险公司一款保底利率2.0%的分红型增额寿险近日停售,且从保险公司向保险经纪渠道发出停售通知到正式停售仅间隔两个小时。
同时,一家人身险公司江西分公司在官网微信公众号发布27款产品停售的通知。另有多家保险公司在官网发布消息称,调整新备案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值,其中,普通型保险产品为2.0%,分红型保险产品为1.75%;万能型保险产品为1.0%。同时,自8月31日24时起,不再接受预定利率“超标”的产品投保申请。与目前对应产品预定利率上限相比,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呈非对称形态:普通型保险产品和万能型保险产品下调了50个基点,而分红型产品下调了25个基点。
7月2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最新一期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根据相关监管规定,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机制已触发,保险公司需要及时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并在两个月内平稳完成新老产品切换工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多家险企陆续下架了多款预定利率较高的产品,主要是为了避免利差损风险。同时,部分保险公司选择“闪电”停售相关产品,也是为了避免“炒停售”的风险,防止销售误导。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认为,上半年,寿险公司大多较好地完成了保费预定目标,同时,在负债端有降低刚性成本的需求,因此,部分保险公司选择尽快停售预定利率较高的产品。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是指在产品设计时对未来资金运用收益率的精算假设值,通常情况下,预定利率下调意味着保险产品价格上涨或收益下降。因此,以往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前市场往往有一波“炒停售”现象。而此次预定利率下调前,保险销售市场比较平静。龙格认为,一方面监管部门严格落实费用“报行合一”,严控销售误导,削弱炒作现象;另一方面,消费者更趋理性;此外,保险公司也在淡化刚性兑付预期,降低停售焦虑。
力推分红险产品转型
在老产品停售的同时,保险公司也在持续上架新的预定利率的保险产品,并大力推动分红型保险产品的销售。
“一家保险公司通常要更新20个至60个产品,目前,大多数保险公司应该完成了一半左右的主要产品更新。”一家人身险公司精算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保险公司为了力推分红险转型,在进行产品预定利率下调时采取了非对称策略,分红险的预定利率下调幅度低于其他类型的产品,从而凸显其相对优势。
龙格也认为,在新的预定利率环境下,分红险的优势会进一步凸显。对比来看,普通型产品的预定利率为2%,分红险采取“1.75%保底+浮动收益”的模式,根据测算,若险企投资收益超2.11%,客户的实际收益即可超过传统险2%的固定利率。长期来看,分红保险的投资收益率有望超过2.5%,相较普通型产品的优势更加明显。
除了对消费者具有相对吸引力外,龙格认为,对险企而言,分红险也是当前主流产品的较好选择,风险共担机制有利于压降险企的刚性成本,缓解利差损压力。同时,这也给险企在投资端的布局留下更大空间,有利于险企将更多资金投入资本市场。
业内人士提出,尽管当前分红险是险企力推的主流产品,但从市场整体来看,也要避免产品的单一化,防止单一赛道的过度竞争,因此,适度多元化也很有必要。在龙格看来,保险公司还可以从三方面进行产品的多元化探索,一是重点布局契合老龄化需求且利差依赖低的健康保障型保险产品;二是挖掘保险产品与养老产业融合的空间;三是联合公共资源开发特色险种,例如针对慢病患者开发“健康管理+带病投保”方案。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