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剖析了短期健康险赔付率现状,超六成险企赔付率不超50%,部分险企赔付率超100%或为负。同时探讨了赔付率高低原因及监管规范措施,并展望了短期健康险未来向产品升级、风控突破、生态协同三个维度演进。

赔付率是检验保险公司精算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核心反馈,也为险企调整策略、优化模型提供了最关键的决策依据。

近期,保险机构短期健康险上半年的综合赔付率情况逐步披露。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1日,已有132家险企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超六成险企赔付率不超过50%,10余家险企赔付率超100%。

整体赔付率较低

短期健康险主要是指险期间为一年以及一年以下且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保险,如惠民保和百万医疗险等。根据规定,保险公司应每半年披露一次个人短期健康险业务整体综合赔付率指标。

在已披露数据的132家险企中,超六成险企赔付率不超过50%,与去年同期相比,各家险企赔付率涨跌互现。短期健康险整体的赔付率还是较低的,赔付率在70%左右相对合理。

聚焦单个机构,赔付率差距大,最高达1412.19%,低的甚至仅为1%,还有机构赔付率为负值。例如,国华人寿上半年赔付率飙到1412.19%,公司表示因业务规模小,受单个赔案影响大。

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表示,导致赔付率高的原因主要有医疗通胀、产品定价不足、逆选择风险加剧等。还有10家险企赔付率为负,如中华人寿表示是未决赔款准备金释放所致。

短期健康险向3方向演进

短期健康险近两年发展势头较猛,尤其是财险机构。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财险机构健康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9.08%。

短期健康险快速发展背后,问题也逐步暴露,监管随之出手规范。2021年初,原银保监会发布通知,要求合理确定短期健康保险产品费率等。2023年末,监管部门传达通知,要求保障一般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最高保额不得超过600万元等。2024年,监管部门再次下发通知,要求财险机构自查短期健康险业务。

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表示,保险公司应规范创新产品,加强健康管理服务。如今,短期健康险市场呈现“头部集中、长尾分化”特征,产品同质化有所缓解。

展望未来,杨帆认为,短期健康险将向三个维度演进:一是产品形态升级,二是风控技术突破,三是生态协同深化。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将持续引导“长期化”改革。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