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在政策与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保险机构正从传统事后赔付向全流程风险管理转型,为体育产业注入保障新动能。从马拉松到“村BA”,保险身影频现,但面临数据壁垒与风险评估等挑战,保险机构正通过多条创新路径突围。

当四川省珙县的乡村篮球场上响起最后一声哨响,当尼泊尔喜马拉雅山脉的徒步者可以通过北斗卫星完成一键救援,保险正为体育领域提供安全保障。7月20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保险机构正从传统事后赔付向全流程风险管理转型。具体而言,从马拉松、冰雪运动到“村BA”“苏超”,保险身影频现。

当前,体育运动风险保障产品有哪些扩面空间?相关险种在创新、服务方面还有哪些难题?

保障场景触及国内外

在乡间地头,“保险+体育”融合模式兴起。近日,四川省第三届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总决赛在宜宾市珙县举行,众安保险提供了全面的风险保障。珠峰脚下,尼泊尔综合旅游保障项目7月15日启动,永达理保险经纪联合机构打造三款分层产品,覆盖全场景保障,并实现了“卫星报案—平台调度—快速响应—保险赔付”全链条机制。

近年来,马拉松在各大城市中迅速走红,对于不少跑者而言,保险保障让他们能全身心投入比赛。除了民间赛事、城市级赛事,纵观国际、国家级体育赛事活动,大型保险公司亦有相关保险保障方案落地。

当前,消费者可投保的体育运动相关保险包括运动意外伤害保险、高风险运动意外伤害保险以及旅游保险等。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表示,消费者选择运动保险时,需根据运动类型、频率、风险级别等信息,并详细查阅保险条款,确认保障范围。

数据等维度待突围

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正融入日常生活。加强风险管理,成为运动者和赛事组织方的命题作文。国家体育总局近日发布通知指出,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组织不规范等问题时有发生,造成安全隐患。

在业内人士看来,体育运动保险市场面临数据壁垒与风险评估等挑战。企业战略专家霍虹屹表示,体育运动相关保险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险种覆盖有限、保障颗粒粗等挑战。

于保险角度而言,面对户外运动保险痛点,保险机构正通过多条创新路径进行突围。杨泽云认为,保险行业所掌握的户外运动参与者数据还不够充分,导致风险评估和定价困难。

破圈同时如何“进圈”

年内,关于体育运动相关的政策相继落地。其中,商务部等十二家部门联合印发方案,提出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等十方面重点任务;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意见,提出“提高体育产业发展保险保障水平”。

在国家政策鼓励“体育+文旅”新消费经济的背景下,消费市场快速增长。上海体育大学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2025年我国体育消费市场规模将达到2.8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小众运动也被要求“买保险”。永达理保险经纪副总经理李淑媛表示,结合户外运动的主要风险特点,保险产品创新要整合资源、降低道德风险、增加附加值服务。霍虹屹表示,保险机构可从“产品创新”“服务模式”“平台化合作”三个方向突破。对于运动组织者和运动参与者的投保积极性有待提高,杨泽云表示,保险公司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体育运动风险及保险的宣传。

北京商报记者胡永新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