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重疾险作为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的工具,却因合同条款严苛、理赔标准模糊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理赔难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探讨重疾险理赔难题,并提出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加强监管等建议。

原标题:你得的重疾,不是合同约定的重疾重疾险投保容易理赔难

重疾险作为抵御重大疾病财务风险的工具,却因合同晦涩、理赔难引发关注。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些重疾险合同条款严苛,理赔如同开盲盒。如刘某音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却因合同条件苛刻无法理赔,最终法院判决保险公司同意理赔。类似案例不在少数,理赔纠纷频发。

广东知险律师事务所律师刘瑞认为,临床医学和保险合同范畴不同,是导致理赔纠纷的核心原因。根据《保险法》,合同条款有争议时,应做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

投保容易理赔难,合同冗长难分辨。重疾险理赔标准与医学、司法标准不符,信息不对等,免责条款隐匿于冗长合同,保险业务员避重就轻“糊弄”投保人。

保险业合同条款更新机制亟待建立。应完善相关规定和标准,减少保险合同严苛定义和模糊解释的空间;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督促保险公司及时调整相关疾病的定义、赔付标准和规范。同时,加大对基层保险销售人员的监管力度,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

(文章来源: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