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人身险预定利率或迎下调,险企备战产品切换
AI导读:
财联社记者调研发现,二季度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或低于2.25%,三季度或迎下调50BP。各保险公司已进入备战状态,启动产品切换,未来产品设计将聚焦浮动型及保障型。预定利率调整将助推险企提高权益配置占比,支撑超长债收益率下行。
财联社7月18日讯(记者夏淑媛)进入7月,新一期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披露脚步渐近。
财联社记者一线调研发现,部分保险公司及业内专家预计,二季度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或低于2.25%。无论本次预定利率研究值大于还是小于2%,自公布之日起2个月内,各家保险公司都将进行产品切换。
保险公司也早已进入“备战状态”。7月初已有公司及时跟进市场利率变化,结合自身经营情况调整产品定价,部分公司将于8月底完成新旧产品切换。人身险产品正从收益工具转向风险保障、财产保全、长期领取等多重功能,保险公司未来产品设计将主要聚焦浮动型及保障型。
业内专家表示,预定利率调整是必然趋势。未来,随着险企浮动收益型产品占比逐渐提升,将有助于险资进一步提高权益配置比例,加大入市力度。
华源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固收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预定利率调整利好高股息股票,但短期对债市影响较小,中长期来看,将支撑超长债收益率下行。”
业内预计二季度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低于2.25%,保险预定利率或将迎下调50BP
预定利率研究值是保险业根据市场利率变化和行业资产负债管理情况,通过综合分析确定的参考利率值,主要用于指导保险公司调整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
财联社记者一线调研发现,部分保险公司及业内专家普遍预计,二季度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低于2.25%,三季度人身险预定利率或将迎下调50BP。
“我们预测,最新一期预定利率研究值或将在2%左右。”一家中型人身险公司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无论本次研究值大于还是小于2%,自公布之日起2个月内,各家保险公司都将进行产品切换。”上述人士表示。
据悉,年初国家金管总局发布《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在售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2个季度比预定利率研究值高25bp及以上时,要及时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并在2个月内平稳做好新老产品切换工作。
今年以来,保险业协会已连续两个季度公布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
“如果二季度研究值低于2.25%,将连续两个季度跌破在售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2.5%的阈值空间25BP,这就意味着预定利率调整机制已经被触发,全行业需要在两个月内完成预定利率的切换。”上述人士认为。

考虑产品切换的复杂性和投保人的接受度,一位来自银行系险企的精算师表示:“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或将下调50BP,即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或下调至2.0%。”
也有险企人士预计,普通型产品预定利率上限或降低至2.25%,分红型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将降低至1.75%,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将降低至1.25%。
险企“备战”:系统模块化配置应对快速迭代,未来产品聚焦浮动型及保障型
伴随预定利率上限下调板上钉钉,保险公司早已悄然进入“备战状态”。
产品储备切换方面。早在2024年年底,已有招商信诺等险企提前储备1.75%预定利率的分红险。今年6月,更有合资人身险公司率先打响“第一枪”,把分红险预定利率从目前市场2%的上限下调50BP至1.5%。
进入7月,多家人身险公司已启动产品切换。一家银行系险企总精算师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其所在公司7月初及时跟进市场利率变化,结合自身经营情况调整产品定价,不断提升负债质量。其预计将于8月底完成新旧产品切换。
据悉,长城人寿也已启动产品切换工作。“我们采取调结构、控风险、强创新的策略,推动产品体系向浮动型、保障型方向转型。”长城人寿相关人士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人身险产品正逐步回归本源,从收益工具转向风险保障、财产保全、长期领取等功能。
“未来,产品设计应主要集中在浮动型及保障型产品上”长城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浮动型产品可优化负债端刚性成本,防范利差损风险。对于客户而言,浮动型产品可通过浮动利益弥补因预定利率下调导致的固定收益下降。
“保障类产品,尤其是医疗险产品则不受预定利率调整影响。”上述人士介绍。
在赋能渠道方面,有保险公司则打出了一套“培训+工具+政策”的组合拳。
针对代理人如何适应当前市场变化?业内人士认为,未来能够整合养老、医疗、财富管理需求,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的顾问式代理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业内专家建议,保险代理人转变营销思路,由“销售员”升级为“全面风险管理管家”,以客户家庭需求为中心,为客户设计养老、健康、财富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解决方案。
保险负债成本缓释:助推险企提高权益配置占比,支撑超长债收益率下行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表示,对于寿险公司来说,应对利率下行,关键是大力发展浮动收益型保险和创新非利率敏感型产品。
未来,随着险企浮动收益型产品占比逐渐提升,将有助于险企降低固收仓位,进一步提高权益配置比例,加大入市力度。
同时,新金融工具准则下,险企亦将通过高股息策略系统性提升OCI股票占比降低利润波动的同时增加确定性分红收入。
在廖志明看来,预定利率调整利好高股息股票,但短期对债市影响较小。
“预定利率下调后,新保单估计较少,影响新增保费。中长期来看,将支撑超长债收益率下行。此外,也将降低寿险对股息率的要求,利好高股息股票。”廖志明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在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看来,预定利率调整后,将有助于提升保险对于当前超长端利率的接受度。
“历史上,保险是超长债唯一的刚需买盘,下调成本是可行性更高的解决方案。”刘郁表示。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