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财政部调整国有险企中长期考核指标,提升长周期考核权重至70%,有助于降低保险资金对市场短期波动的敏感性,提升险资入市意愿,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未来险资仍有较大入市空间。


时隔近两年,国有险企中长期考核指标再度调整。近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针对国有保险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这两大关键指标的评价方式再度调整,将三年、五年的长周期考核权重提升至70%。

业内普遍认为,推动保险资金全面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是制度性突破。新规实施有助于降低保险资金对市场短期波动的敏感性,提升险资入市意愿,有效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长周期考核是提升资金股票投资稳定性和积极性的关键举措。”银华基金总经理王立新表示,扩大长钱入市规模,短期带来增量资金,长期改善资金结构,增强市场韧性,推动形成价值投资氛围。

南方基金分析称,新规将引导保险资金更加注重稳健经营、长期价值投资,鼓励险资投资“长期成长性企业”,促进上市公司治理与质量提升。

考核从“看三年”到“看五年”,此次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考核机制再度拉长,将为“长钱长投”再添新动能。

长期以来,短周期考核压制险资入市积极性,而建立长周期考核是破除障碍的关键一环。近年来,政策层面持续发力,此次《通知》进一步加强对险资的长周期考核,将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五年周期指标”。

与此同时,《通知》还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提升经营能力提出三点要求。广发证券表示,长周期考核将有效提升险资入市意愿和波动承受能力。中欧基金分析称,新政实施后有望提高保险公司对于资产短期波动的容忍度,促进险资加大A股配置力度。

险资入市步伐加快,近年来,在政策持续发力下,险资入市节奏明显加快,险资长期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持续扩大,权益类资产投资占比明显提升。据南方基金分析,自年初以来,险资长期股权投资的第二批、第三批试点分别在今年1月、3月获批,目前三批试点金额合计达2220亿元。

另外,2025年一季度末财产险公司和人身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中,股票、长期股权投资配置比例均较2024年末进一步提升。此外,险资多次举牌H股。事实上,除了考核制度的调整外,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也进一步释放了险资权益资产配置空间。

南方基金称,长周期考核大幅弱化短期市场波动对投资决策的干扰,而偿付能力规则优化则为长周期考核提供制度支撑。“未来险资仍有较大入市空间。”南方基金分析称,2025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合计34.93万亿元,以存量规模计算,对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每提升1%,则将带来近3500亿元的增量资金。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