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保险迎标品化时代 低空经济保险需求激增
AI导读:
随着低空经济发展,无人机保险需求显现。政策推动下,无人机保险迎来标品化时代,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国内多家产险公司已落地低空保险产品,推出企业近二十家。业内专家指出,需尽快形成无人机保险行业标准,以促进低空经济健康发展。
随着低空经济在商业上的发展不断加速,保险需求日益显现。在近日举行的第六届国际无人机及无人系统博览会上,有保险公司携自己的无人机标准化保险产品亮相,意味着国内无人机保险正迎来标品化时代。
政策助力无人机保险标准化
我国无人机保险产品的探索起步较早,早期的无人机保险多数为定制化产品,保险产品的设计缺乏统一标准。随着《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在2024年1月正式施行,该条例明确要求无人机必须购买责任险。这一政策推动了无人机保险成为低空经济行业合规运营的刚性需求。
大疆无人机的销售人员表示,现在的无人机保险可以分为商用无人机和消费级无人机两大类。消费级无人机保险发展较好,商用无人机保险的标准化发展相对较缓慢。
低空产业专家李劼表示,仅以机损险为例,当前商用无人机的保险费率约为无人机售价的7%-10%,保单金额相对于消费级无人机要高的多,相关保险产品往往出现可复制性低,保险产品标准制定困难的窘境。
但受政策推动和商用无人机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的带动,商业无人机保险的标品化也逐渐突破。如今的商用无人机保险的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以往有了质的提高,产品类型主要包括:无人机机身一切险、无人机第三者责任险、飞手意外险、重大设备(首台套)保险。
无人机保险市场有多大?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丁海煜表示:“我国现有无人机应用场景已达27种,2025年中国无人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数千亿元。”
随着这一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无人机保险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瑞再研究院曾在报告中预测,低空经济保险市场规模在2035年有望达到80亿元到100亿元。
目前,国内三大“老牌产险”平安产险,人保产险,太保产险均在2024年下半年落地了其低空保险产品。李劼表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推出无人机保险产品的企业已近二十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长。
香港运输物流学会常务委员兼物流政策委员会主席于承忠也表示,低空经济保险需求涵盖产业链上下游,当前保险业务主要集中于下游应用,未来随着产业链完善,上游和中游保险需求也将逐步增长。
“无人机保险的标品化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更全面的保障,也为保险行业自身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李劼表示,随着无人机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容和低空经济市场的高速发展,保险公司的产品迭代也会加速。
需尽快形成无人机保险行业标准
多位业内专家指出,无人机保险的标品化是低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想实现这一目标,保险行业亟需尽快建立无人机保险的行业数据标准。
业内专家指出,保险产品的标准设计需要依赖充足的风险数据,但目前低空经济保险仍处于起步和研究阶段,缺乏完善的法规和充分的数据支持。
北京凌天无人机的华东区经理王石表示,商用无人机新厂商新产品层出不穷,各型号无人机的制作工艺差异巨大。因此无人机保险的技术认定问题成为了行业公认的痛点。
为了解决这一痛点,部分企业已先行做出了尝试,其中,人保财险在江苏与南京市交通建设投资控股集团及其下属空地数智产业公司对接,探索“科技保险+数据交互”双轮驱动模式。此外,国内三大主要电信运营商都在近期推出了各自的低空信号产品。
“无人机保险理赔标准的不断完善,不仅有助于降低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市场效率,还能为用户提供更清晰、更透明的保险选择。”诚合保险经纪公司的孙桐欣指出,未来随着无人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保险行业将与无人机制造商、监管部门等各方密切合作,不断完善保险产品和服务体系。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