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太保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柏佳洁在陆家嘴金融沙龙上分享了保险资金如何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经验,指出生物医药行业是“三长”产业,保险资金可发挥耐心资本的作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险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出台多项政策引导保险资金入市。同时,柏佳洁还谈到了中国健康险、医疗险的发展痛点及建议。

财联社6月6日讯 5月30日,陆家嘴金融沙龙第13期活动在上海浦东成功举办,太保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柏佳洁在活动中分享了保险资金如何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经验。

柏佳洁认为,生物医药行业是典型的“三长”产业,即研发周期长、回报周期长、产业链条长。一款原研药从研发到上市,往往耗时十年以上,耗资超10亿美元,成功率却不足10%。针对这一特殊领域,长期资本与耐心资本显得尤为重要。保险资金凭借负债周期长、现金流稳定的特点,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耐心资本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险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2024年,国务院发布新“国十条”(《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保险资金具有久期长、跨周期的特点,有助于培养耐心资本。

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多措并举培养耐心资本,运用股权、债权、保险等手段,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2025年,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引导商业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提高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并对国有保险公司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

柏佳洁指出,中美在创新药商保支付比例上存在巨大差距。美国商保每年医疗支出约1.3万亿美元,占整体支出的30%以上;而中国商保每年医疗支出仅为2800亿元,不足医保支出的10%。且当前医保支出以仿药和中药为主,创新药占比仅为3%,未来创新药商保支付空间巨大。

医保局将于今年发布丙类目录,重点关注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患者受益显著的创新药。虽然这些药品暂时无法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但医保局已积极引导商业健康险将其纳入赔付范围。

柏佳洁还谈到,中国健康险、医疗险的发展速度未达预期,主要存在三大痛点:一是民众购买健康险、医疗险的意识不强,自付购买商业健康险比例远低于美国;二是保险公司缺乏医疗领域专业数据,难以量化风险,导致产品定价和理赔困难;三是医保控费手段不足,缺乏有效的控费和理赔流程。为解决这些问题,柏佳洁建议加强与医保局、卫健委等部门的合作,推动数据共享,同时实施丙类医保目录,制定合理的定价和理赔流程。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