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围绕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难点和堵点进行调研,分析险资入市面临的资本消耗、最低资本要求高等问题,并提出建议。文中提及多家险企举牌、资本补充压力等。

  编者按:“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资本市场作出重要部署。近日,《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印发,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得到进一步打通。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财联社刊发系列深度报道,围绕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难点和堵点进行广泛、深入调研,就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建言献策,服务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财联社2月18日讯(记者夏淑媛)“去年,公司适度增配权益资产,投资在下半年取得大幅上涨,但公司也在偿付能力与资本回报管理之间陷入两难。”近日,一家寿险公司首席投资官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资本市场回暖带来投资收益大增,险企业绩普遍大幅增长。据统计,2024年,59家非上市寿险公司盈利超245亿元,同比大幅提升。然而,利润暴涨之下,业内人士却感受到资本消耗带来的压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权益类投资资本金消耗大,最低资本要求高,导致偿付能力下降,不少公司补充资本步履艰难,进而限制保险资金入市的规模和积极性。开年以来,险资成为市场及政策关注焦点,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成为工作重点。多位业内人士建议,监管在鼓励耐心资本进入股市的同时,应适当调整最低资本要求,并考虑按权益资产类别实施差异化资本金要求。

  权益投资加剧资本金消耗

  2024年全年,A股市场举牌现象活跃,险资在其中扮演主要角色,举牌次数达到20次,涉及长城人寿、紫金财险等多家保险机构。其中,长城人寿最为活跃,累计举牌7家上市公司。然而,长城人寿的偿付能力却因此受到压力,综合、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有所下降。

  业内人士评价,虽然仍满足监管要求,但安全空间已经有限。权益投资加大资本占用,长城人寿在偿付能力报告中提及,市场风险最低资本大幅增长。面对资本金消耗,长城人寿等险企纷纷开启新一轮增资行动。

  头部险企新华保险同样面临资本补充压力。随着权益投资加大,公司资本金消耗加剧。尽管发行了资本补充债,新华保险的综合、核心偿付能力仍然环比下降。

  最低资本要求制约险资入市

  权益类投资资本金消耗大,最低资本要求高,是限制保险资金入市规模和积极性的关键因素。保险公司的资本消耗由多个要素组成,其中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变化引起的投资价值波动。

  偿二代二期规则实施后,人身险公司的最低资本结构变化较大。中小型人身险公司信用风险的占比显著高于大型人身险公司。此外,权益类资产相较于固定收益类资产具有更高的风险权重,因此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具有更高的资本消耗。

  业界呼吁拓宽资本补充渠道

  偿付能力充足率关乎保险公司经营安全,也将直接约束投资资产的规模与比例。多位业内人士建言,进一步完善偿付能力和准备金制度,拓宽资本补充渠道。中小险企普遍盈利能力较弱,资本补充渠道有限,希望政策能给予差异化对待。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表示,中小险企股东增资不易,发债渠道也难打通。头部险企同样面临持续的资本补充压力。长债利率中枢持续下移,险资投资收益压力加大,对权益资产的配置需求提升,但持续带来公司资本补充压力。

  同方全球人寿副总经理童伯宁建议,监管在鼓励耐心资本进入股市的同时,应对最低资本要求给予适当调整。华夏久盈资产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也建议增加债务性资本补充工具。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