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今年下半年ETF-FOF基金迎来上报密集期,多只产品完成发行。市场反弹下FOF基金回暖,ETF-FOF因ETF数量规模井喷及FOF持仓变化而再度活跃,其发展考验基金经理资产配置等多方面能力。

  ETF规模达到5.1万亿天量,让产品持续创新有了土壤,ETF-FOF基金发展迎来新机遇。今年下半年,ETF-FOF基金迎来上报的密集期,9月初,包括华富、平安、富国、招商等基金公司密集上报了该类型产品,而8月20日开启发行的兴证全球盈丰多元配置三个月持有期ETF-FOF也在17个交易日内完成了募集。

  截至最新,今年以来,全市场已经有17只ETF-FOF基金上报或发行,十余家基金公司抢先布局。此外,兴证全球、中欧、平安基金旗下产品完成发行,合计发行规模约20亿元。随着市场反弹,FOF基金也回暖。截至9月9日,全市场公募FOF数量达到512只,最新规模1697.54亿元,即将突破1700亿元,较今年一季度末增加约200亿元。

  FOF基金也在今年迎来了创新产品的扩容,截至目前,全市场有17只ETF-FOF基金上报,其中,刚刚完成发行的兴证全球盈丰多元配置三个月持有期混合型 (ETF-FOF)募集7.62亿元,此前中欧积极多元配置3个月持有期混合型 (ETF-FOF)、平安盈轩90天持有期债券型 (ETF-FOF)均已完成发行,分别募集5.48亿元、5.99亿元。

  8月20日到9月5日期间,兴证全球盈丰多元配置三个月持有期混合型 (ETF-FOF)完成了首募。兴证全球基金表示,基金中80%以上非现金底层资产配置于ETF,基准覆盖中证A500+境外资产+固收+黄金。有接近人士指出,和此前发行的ETF-FOF基金不同,这只FOF基金将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去构建组合,通过股票、债券、黄金、QDII基金、商品基金等低相关性资产,可以助力降低单一资产或单一市场波动对投资组合的影响,捕捉多元机遇的可能性也更大。

  公开资料显示,ETF-FOF早有先例,在2021年,上交所率先推出ETF-FOF产品,采用LOF模式在场内上市,到了2022年,产品亦有所扩容,但是到了2023年以来,这一类型产品进入蛰伏期。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有基金公司开始尝试上报产品,并在相应变更后得以顺利获批。ETF-FOF的再度活跃,与当下ETF数量与规模井喷相关,更是顺应FOF持仓变化。半年报数据显示,FOF的持仓结构正在向ETF等指数化方向迁移。

  对于FOF基金经理而言,ETF正成为规避“二次博弈”的趁手配置工具。华南某FOF基金经理表示,在投资工具选择上,大量使用ETF而非主动基金。使用ETF能够更清晰地把握组合的风险暴露,避免与基金经理的二次博弈。FOF原本就可以配置ETF作为底层,为何基金公司还热衷于布局ETF-FOF?业内人士表示,原因有三:一是在ETF数量足够多的当下,布局ETF-FOF是顺势而为的布局方向,足够的底层为这一品类产品提供了基础;二是明确ETF-FOF类型,可以让投资者更为清晰了解产品投向;三是当前非ETF大厂更有动力布局ETF-FOF产品。

  兴证全球基金也表示,主投ETF的FOF基金更具优势,从投资端来看,作为底层资产的ETF管理费率、托管费率通常比普通开放式基金更低;ETF具有运作透明、交易灵活、风险分散等特点,让FOF日内投资管理灵活度更高。灵活度也是基金经理考虑的原因,兴证全球基金表示,主投ETF能更大幅度利用极端行情下ETF日内定价失真时的场内交易机会。

  此外,从客户体验方面,ETF-FOF在T日的各类基金份额净值在当天收市后计算,并在T+1日内公告,认/申购及赎回更快。在业内看来,ETF-FOF的密集上报引领之下,未来或将有更多基金公司的加入,ETF-FOF本质上非常考验基金经理资产配置能力,不仅需要在宏观上能够对全球大类资产有深度研究,还需要有较宽的研究覆盖、较强的市场轮动适应能力,以及优化投资组合的收益风险比的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