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行情波澜壮阔,港股创新药表现突出。近期出现调整,引发市场关注。基金经理认为中国创新药正处于爆发增长态势,港股创新药投资性价比好于A股,长期仍看好投资价值,行业进入精选个股阶段。

【导读】持续上涨后出现调整,后市怎么走?四位基金经理解读创新药投资机会。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行情波澜壮阔,港股创新药更是星光闪耀。截至2025年8月8日,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超98%,万得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超46%。但最近几天医药股尤其创新药“风浪”有点大,调整幅度是-6.25%。由此也催生出一些问题,聚焦在:这一波行情到顶了吗?未来医药股会如何演绎逻辑?哪些领域还有机会?

为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长城医药产业基金经理梁福睿、前海开源基金基金经理范洁等。在受访基金经理看来,中国创新药当前正处于爆发增长态势,行业已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基本面拐点。从目前情况来看,港股创新药投资性价比好于A股,龙头企业尚未进入估值泡沫化阶段。但部分A股的三、四线创新药公司最近涨幅巨大,可能存在估值泡沫。

长期来看,仍看好创新药板块的投资价值,创新药的产业趋势远没有走完,经历过一轮资产重估后,整个创新药投资进入下半场,即从全面普涨到精选个股的阶段。

中国基金报记者:近期,AH股创新药行情继续爆发,与此前相比,主要支撑逻辑是否有变?梁福睿:今年以来创新药行情较好,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过去医药估值受到较大压制,二是今年很多创新药企业出现基本面利好。这两方面原因共同推升了创新药行情,目前看,这一支撑逻辑并未改变。周思聪:主要逻辑没有变化。创新药行情的底层逻辑在于中国创新药公司国内医保市场的持续放量周期和已经开始做出来具有全世界FIC/BIC潜质的药品带来的持续出海周期的共振,整体向上趋势不变。郑宁:此前我们更多认为驱动行情的是创新药公司收入、利润释放,但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公司研发管线的临床数据、与全球MNC的BD交易在持续超预期。范洁:本轮创新药行情的爆发主要基于以下几个逻辑:1.国内医药企业研发产品进入关键收获期;2.国内医药企业基本面经历波动之后逐步企稳;3.海外药企引进新产品补充产品线的需求加强;4.全市场资金在医药板块的配置比例处于相对低位;5.医药领域还有大量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其中,第1点和第3点是驱动本轮创新药行情最核心的因素。

中国基金报记者:正值半年报披露节点,多家创新药公司财报亮眼,创新药行业基本面是否迎来真正意义上的拐点?周思聪:在历经多年的艰苦研发后,中国创新药企业终于将迎来报表端收入爆发式增长。梁福睿:近年来,中国创新药不断发展,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成果持续落地,展现出强大研发实力的同时,海外认可度也在快速提升。中国创新药当前正处于爆发增长态势,行业已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基本面拐点,并在逐渐完成从追赶者向引领者的转变。郑宁:2025—2027年,我们能看到多家创新药龙头公司利润扭亏为盈后迎来非线性释放。范洁:从基本面角度,2025年有希望看到多家过去亏损的创新药公司进入盈亏平衡阶段。

中国基金报记者:经过连续上涨后,创新药当前估值水平如何?是否已出现局部泡沫?郑宁:在我们的DCF模型下,港股创新药龙头的风险补偿还比较高,但确实有部分A股的三、四线创新药公司最近涨幅巨大,其基本面并不支撑,我们认为这些公司是可能存在估值泡沫的。范洁:截至2025年8月7日,万得创新药指数静态估值44倍,港股创新药指数静态估值37倍。从代表性龙头个股考虑,大部分龙头企业的创新药估值处于3—4倍PS的水平。因此,从目前情况来看,港股创新药投资性价比好于A股,龙头企业尚未进入估值泡沫化阶段。周思聪:当前创新药A股PS估值约4倍出头,港股3.5—3.6倍,还处于偏低位置。梁福睿:今年很多创新药企业出现业绩报表拐点,A股创新药PS估值是4倍左右、港股创新药是3.5倍左右,近期创新药板块呈现出快速上涨后的短期休整状态,部分股票的估值有可能跟随市场形成一定泡沫化,但最终或仍会跟随基本面形成共振。

中国基金报记者:中长期而言,创新药板块投资价值如何?您的主要投资策略是什么?更青睐什么样的标的?范洁:长期来看,仍看好创新药板块的投资价值,创新药的产业趋势远没有走完。创新药行业经历过一轮资产重估,我认为整个创新药投资进入下半场,即从全面普涨到精选个股的阶段。我的主要投资策略仍是首先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分析不同疾病领域的研发进展和临床需求选择相对空间大、竞争格局比较好的方向,再自下而上选择研发实力和研发进度具备竞争优势的公司进行投资,同时也要综合考虑所投资标的的估值水平和风险收益比。郑宁:中国凭借勤奋的研发转化、丰富的临床资源等多方优势,已经在创新药研发上形成飞轮效应,投资中国创新药的时间可能就是这几年。梁福睿: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增加了长期用药需求。在医药领域的需求持续增加背景下,产业格局更多由供给决定,我认为,从资金配置的角度,医药赛道有望扭转之前的低配维度。我力争在创新药板块里捕捉阿尔法收益,采取“三周期共振”投资策略。周思聪:我们认为这是一波空间大、时间长、走势强的创新药投资机会,2025年是一个三到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维度的行业起点。我们既看好国内放量的医保商业化主线,也看好对外授权的创新药出海主线,能够满足这两方面的公司将是我们的首选标的。

中国基金报记者:随着创新药行情演绎,哪些其他医药细分领域也会呈现不错的投资机会?理由?梁福睿:如果BD逻辑持续兑现,且IPO逐渐放开及加速,或会激发创新药行业出现新一轮创新热潮,可能会带来国内CRO业务及科研上游行业订单的变化。范洁:创新药行情的演绎对医药行业来说是带来了全市场的关注度和增量资金,这种提升带来的资产重估可能会从创新药板块扩散到创新医疗器械以及创新药产业链(包括CXO、科研服务上游),如果行情持续,部分偏稳健价值的板块如中药、消费医疗等也有资产重估的可能性。周思聪:随着创新药研发的推进,CXO板块有望受益,近期部分龙头CXO公司的收入情况、订单情况在季报中显示都是超预期的。此外,器械行业的政策底部确立,部分医疗器械企业受益于技术创新和进口替代,同时,创新医疗器械受益于商保。郑宁:目前还没看到系统性的子行业投资机会,但有部分非创新药个股已出现比较好的风险收益比,比如医药制造领域。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