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探讨了中国基金市场近十年的转变,涵盖市场规模、产品种类、投资策略、投资者结构等多方面。基金市场规模显著提升,产品类型不断丰富,债券型基金加速扩张,被动投资型基金崛起,投资者结构优化,机构化进程加速。

  近年来,中国基金市场发生了诸多结构性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投资者的选择和收益,也关系到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走向。

  本文从基金市场规模和产品种类等多个角度观察基金市场近十年的转变,探讨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及未来趋势。

  基金市场规模和覆盖广度显著提升

  过去十年,中国公募基金市场经历了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深刻转变,成为居民财富管理和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支柱。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公募基金市场资产净值为4.45万亿元,基金数量不到1900只。然而,到2024年,资产净值逾32万亿元,基金数量增长至1.24万只,相比十年前资产净值增长6.26倍,基金数量增长5.5倍。截至今年6月30日,基金数量进一步增至1.29万只,资产净值维持在32万亿元以上。

  规模大幅增长的同时,公募基金的产品类型不断丰富,涵盖了ETF、REITs、FOF、另类投资等多个创新品种。公募基金的投资策略也日益多元化和专业化,ETF从宽基扩展到行业、主题,量化策略从单一对冲扩展到CTA、期权等多元工具。这一系列变化标志着中国公募基金市场正式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德邦基金在接受证券时报·数据宝记者采访时表示,基金规模大幅增长的驱动因素可能包括居民财富增长、资本市场改革深化等。随着经济发展,居民财富不断积累,理财意识也日益提升,对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愈发强烈,基金作为一种多样化的投资工具,自然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

  稳健配置需求高涨债券型基金加速扩张

  数据显示,不同类型基金在份额和资产净值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基金份额数量增长最高的是货币市场型基金,紧随其后的是债券型基金份额,十年间增长9.17万亿份。

  货币市场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均属于固定收益类基金,2014年末,这类基金份额合计占比接近六成,过去十年来基金份额呈现稳步上升态势,2024年末基金份额占比达到75%以上。债券型基金的快速扩张,反映出市场对稳健收益产品的强烈需求。

  德邦基金认为,过去十年市场利率波动较大,债券型基金通过专业的投资管理,能够在债券市场中获取相对稳定的收益,从而吸引众多投资者的关注。

  被动投资型基金崛起壮大

  按投资风格分类,主动投资型基金长期以来是公募基金市场的主流品种。回溯过去十年,主动投资型基金不论是基金数量、基金份额、资产净值,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但从过往十年的变化来看,主动投资型基金和被动投资型基金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

  作为被动投资型的重要代表,ETF的发展轨迹更直观地展现了被动投资的兴起。2014年ETF数量仅107只,份额为1218亿份,资产净值为2560亿元。而到了2024年,ETF数量已增至1000只以上,份额增长至2.65万亿份,资产净值攀升至3.73万亿元。

  这种市场格局的转变,背后是市场环境变化与投资者心态调整共同作用的结果。2015年股市大幅波动后,投资者风险认知提升,部分资金转向低风险债券或货币基金,影响主动权益基金势头;同时被动投资理念普及,加之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市场有效性提高使主动管理超额收益难度增加,而被动产品成本低、透明度高,故而更受青睐。

  投资者结构优化机构化进程加速

  公募基金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在过去十年间发生了显著转变,呈现出机构化加速推进、个人投资者占比稳步下降且投资行为更趋理性的特征。从整体格局来看,2014年末公募基金投资者以个人为主导,个人投资者持有净值达3.04万亿元,占比68.93%;机构投资者持有净值为1.37万亿元,占比31.07%。到2024年末,机构投资者持有净值大幅增长至15.75万亿元,占比提升至48.49%,个人投资者持有净值占比则降至51.51%。

  这种机构化趋势在不同基金类型中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其中债券型基金的机构化程度最高。2014年末债券型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已达53.08%,到2024年这一比例进一步提升至82.46%。

  股票型基金的投资者结构变化同样值得关注,机构投资者占比从2015年的31.59%跃升至2024年的56.05%。这一显著提升不仅体现了机构资金对权益市场的参与度加深,更折射出投资者群体的理性化演进。

  如何把握长线基金投资机会?

  过去十年来,共有逾400只基金2015年以来收益率达到100%以上。按投资类型二级分类,属于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的数量靠前,均超过100只,这两类基金数量合计占比超过七成。

  按基金规模来看,资产净值中等规模偏下的基金长期表现更为优异。数据显示,上述长线基金2014年底资产净值均值为10.65亿元,其中超过八成资产净值不足20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这些长线基金的资产净值均值为22.26亿元,其中超七成资产净值不到20亿元。

  2025年5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旨在通过系统性改革,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德邦基金指出,《方案》强调“重回报”而非单纯追求规模扩张,有助于促使基金管理公司更加注重业绩表现和投资者利益保护。

  如何把握长线基金投资机会,德邦基金表示:“投资前应该考察所选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产品投资策略、历史业绩等因素,也要关注市场风格变化,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进行长线投资,避免追涨杀跌。此外,分散投资、做好资产配置也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方式之一。”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原标题:A股十年变迁: 公募基金十年蝶变:机构化进程加速 被动型基金崛起)

(责任编辑: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