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多家公募机构本周宣布与民商基金终止基金代销业务合作,代销市场竞争加剧。业内人士指出,投资者体验优化、销售机构生态改善已成为必经之路。证监会发布行动方案,建立基金销售机构分类评价机制,预计费率优化将影响销售机构业绩表现。

多家公募机构本周宣布与民商基金终止基金代销业务合作,代销市场竞争加剧。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公募费改的推进和监管要求的加强,投资者体验优化、销售机构生态改善已成为必经之路,未来“客户体验为王”将成为行业共识。

根据公告,长城基金、富荣基金、浦银安盛基金、前海开源基金等多家公募机构于6月10日宣布,将陆续终止与民商基金的销售业务合作关系。本月宣布与民商基金终止合作的公募机构还包括华泰保兴基金、富安达基金、兴证全球基金、宝盈基金、华夏基金、中邮创业基金、融通基金、英大基金、太平基金、中海基金、上银基金、创金合信基金等。民商基金代销基金数量截至6月10日为1519只。

此前,已有海银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北京中植基金销售有限公司等多家代销机构与公募机构“分手”。双方“分手”原因多样,包括代销机构主动提出终止、代销成绩差被基金公司解约、代销机构被监管部门处罚等。

政策面上,证监会今年5月7日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将建立基金销售机构分类评价机制,优先考虑分类评价结果靠前的机构。这进一步加剧了代销市场的竞争。

展望未来,平安证券分析师王维逸表示,随着公募费改的推进和监管要求的加强,各类销售机构将更加注重投资者长期服务,基于保有量的销售服务费和客户维护费收入比重或将继续提升。基金投顾业务或将成为销售机构买方服务转型的重要抓手。他认为,费率优化短期内将影响销售机构业绩表现,但公募持续扩容或将对冲部分降费影响。长期来看,投资者体验优化、销售机构生态改善是必经之路。

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背景下,基金代销机构需加快从“卖方视角”向“买方视角”的转型,提升投研能力,打造专业团队定制资产配置方案,并拓展财富管理咨询等多元业务,减少对销售手续费收入的依赖。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读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