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新动向:债券市场“科技板”与境外上市政策解读
AI导读:
中国人民银行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解决股权投资机构融资难题。金融监管总局推进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证监会为科技企业境外上市提供透明监管政策。科技金融成为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
事关债券市场“科技板”、境外上市等话题。
金融资本是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发展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及去年6月份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均强调了科技金融的重要性,旨在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如何破解金融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的难点?5月22日,国新办举办新闻发布会,科技部副部长邱勇、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郭武平、中国证监会首席风险官严伯进,就科技金融政策进行了详细介绍。
中国人民银行:债券市场“科技板”将支持头部股权投资机构发行债券
债券市场“科技板”成为本次介绍的重点。自5月7日首次提出后,这一概念持续吸引市场关注。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来自国新办官网)
“科技板”将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及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丰富科创债券产品体系,解决股权投资机构融资期限短、成本高的问题。
朱鹤新介绍,科技型企业发行的债券将享受六方面差异化安排。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已发布公告,具体措施正在落地。

贝壳财经记者根据朱鹤新发言整理。
朱鹤新认为,股权投资机构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但面临融资期限短、成本高等问题。债券市场“科技板”将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低成本、长期限的科创债券。
为激励创投行业,将重点支持排名靠前、经验丰富的股权投资机构发行债券。
目前,市场响应积极,已有约100家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金额超2500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等将继续推进债券市场“科技板”建设,完善配套机制。
金融监管总局:近期将批复第三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规模600亿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我国融资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需引导银行保险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全国两会时表示,将抓好“四项试点”,扩大试点范围。

金融监管总局“四项试点”工作计划。
郭武平介绍,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签约意向金额已突破3800亿元;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前两批规模分别为500亿元和1120亿元,第三批600亿元即将批复,合计2220亿元。

金融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郭武平(来自国新办官网)
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已在18个城市落地,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正在推进。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银行业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20%。大中型银行设立科技金融部门,科技支行达2178家。
A股“专精特新”企业超1900家,贷款余额超6.3万亿元,同比增长15.1%。
证监会:为科技企业境外上市提供透明、高效、可预期的监管政策
证监会严伯进表示,将坚定不移推进资本市场开放,支持科技企业用好境内外资源。

中国证监会首席风险官严伯进(来自国新办官网)
自2023年3月31日境外上市新规实施以来,备案机制运行平稳,已完成242家企业备案,其中83家为科技企业。
证监会将继续支持科技企业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提供透明、高效、可预期的监管环境。
沪深北交易所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近2700家,市值占比超四成。2024年,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九成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企业。
科技企业并购重组活跃,沪深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超1400单,同比增长40%。
(文章来源:新京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