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七部门联合发布政策举措,强调发挥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作用,推动股债联动,为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降低试错成本,分散风险,支撑颠覆性技术创新。

■李雯珊

日前,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着重强调了“发挥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关键枢纽作用”。此举旨在引导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联动,进一步畅通“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股债联动,即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相互配合、协同发力,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业界普遍认为,这种联动机制有助于企业优化融资结构,为不同阶段的企业提供更为适配的资本。例如,股权融资适合高风险、高成长的初创企业,而债券融资则能显著降低成熟期企业的融资成本。

过去,上市公司再融资多用于固定资产投资。但在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公司需要通过多元化融资来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笔者认为,股债联动在降低企业科技创新试错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资金可以更好地支持科技创新。科技型企业通常具有投入资金大、研发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单一融资渠道难以满足其资金需求。2024年,广东省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助力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已上市科技型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或可转债募集资金,开展产业链并购重组;同时,引导非上市科技型企业发行含转股条件的科创票据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通过股债联动解决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

其次,股债联动有助于分散风险。它将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使新技术得以茁壮成长。科技创新往往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优化完善“募投管退”机制有助于分散企业科技创新的风险,提升科创企业对耐心资本的吸引力。

事实上,股市、债市长期以来一直有力支持着企业的科技创新。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合计1767家,其中581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累计获得近万亿元融资。与此同时,2021年至2024年,科创债发行量持续增长,累计为335家企业提供超万亿元融资支持。

最后,股债联动有助于支撑颠覆性技术创新。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研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稳定、耐心的金融支持。尤其是一些新兴关键技术,更需要“懂科技”“有耐心”的资本助力。股债联动有利于平衡风险与收益,培育颠覆性技术,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笔者相信,股债联动有望实现“1+1大于2”的效果,进一步激发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力,不断涌现的科创成果将在全球绽放光彩。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