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迎来新阶段,多家基金公司即将上报首批费率创新型基金,实现基金费率的“千人千面”,平衡基金管理人激励与投资者费率控制,推动行业从“降费让利”向“机制重构”纵深推进。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迎来从“降费让利”向“机制重构”的纵深推进。

  券商中国记者从业内获悉,近期,多家基金公司即将上报首批费率创新型基金,这标志着公募基金费率改革进入新阶段。

  这类基金的收费方式更为细化,即按照每个投资者、每笔基金份额的持有时间、持有期间的年化收益率来分档收取管理费。基金份额持有时间少于365天,仅能获取基础管理费;持有时间大于等于365天,管理费收取与持有人持有期间的年化收益率挂钩。

  证监会主席吴清近日表示,证监会将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调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业绩不佳的基金将少收管理费,扭转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现象。同时,将投资者盈亏情况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推动基金公司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

  业内人士指出,这批费率创新型基金是基金行业的一次重大创新,不仅实现了基金费率的“千人千面”,还平衡了基金管理人激励与投资者费率控制,推动了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的深度绑定。

  据悉,这批费率创新型基金将采用开放式运作,管理费由“基础管理费+超额管理费”构成。费率水平根据业绩与比较基准相对表现双向浮动,收益不及约定水平时,基础管理费向下浮动;收益超越约定水平且为正时,管理人可获取固定超额管理费。

  这批费率创新型基金首次将费率细化至“单客户、单份额”维度,真正实现了差异化收费。当基金份额持有时间少于365天时,仅收取基础管理费;持有时间大于等于365天时,管理费与业绩表现挂钩。

  此外,若基金份额持有期间的年化收益率超过同期业绩比较基准6%且收益率为正,基金管理人在获得基础管理费的同时,还可收取超额管理费;若年化收益率跑输同期业绩比较基准3%,则需返还部分基础管理费。

  多位公募人士表示,这类产品不仅实现了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共担风险和收益,还实现了激励与费率控制的有效平衡,基金公司普遍较为重视。

  近年来,在监管的号召下,基金公司在费率创新上进行过诸多探索,但普遍存在设计粗放、灵活性不足等问题。相比之下,此次的费率创新型基金在机制上有四重突破:精细化收费、双向激励、开放运作、紧盯业绩比较基准。

  自2023年7月证监会发布实施《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以来,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稳步推进。多家头部基金公司带动行业降费,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分别下调,为投资者节省数百亿元成本。同时,证监会还发布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费用管理规定》,调降基金股票交易佣金费率。

  此次“千人千面”费率模式的落地,标志着公募基金费率改革从“降费让利”向“机制重构”纵深推进。未来,或有更多基金公司参与进来,构建优胜劣汰的市场化生态,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