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公募基金经理总人数已突破4000人,新生代基金经理正加速涌入市场,行业强化投研体系建设培养新人。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极大地赋能了公募投研,为投资决策提供全面、精准的依据。

  Choice数据显示,公募基金经理总人数已突破4000人。新生代基金经理正加速涌入市场,而部分资深基金经理因业绩不佳选择离职。行业发展趋势表明,业绩欠佳者面临的时间窗口愈发紧迫。

  同时,公募基金的“造星时代”已逐渐远去,当前行业正强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的投研体系建设,着力培养新人。

  新生代基金经理崭露头角

  今年以来,多位绩优基金经理离职,包括中欧基金的曹名长、华商基金的周海栋、工银瑞信基金的张宇帆等。同时,也有部分因业绩不佳而离职的基金经理,新生代基金经理开始逐渐占据舞台中心。

  近日,易方达基金发布多则基金经理变更公告。4月12日,杨宗昌离任易方达资源行业混合基金,该基金将由朱运单独管理。朱运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此番接棒意味着他将独立担纲重任。

  类似的情况还有易方达新生代基金经理欧阳良琦。4月12日,欧阳良琦接任易方达中盘成长混合基金经理,原基金经理冯波离任。欧阳良琦自2017年加入易方达基金,逐渐崭露头角。

  基金经理队伍中涌现出更多新面孔。4月11日,嘉实医药健康股票基金增聘孙晓晖为基金经理,这是她首次担任此职务。4月10日,金信多策略精选混合基金增聘谭智汨为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人数创历史新高

  截至4月25日,全市场公募基金经理人数已超过4000人,创下历史新高,较2019年翻了一番。

  近期上任的基金经理多由研究员晋升而来,显示出基金公司越来越重视内部人才培养的趋势。

  基金经理人数的快速增长,以及被动指数基金的蓬勃发展,对主动管理的基金经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指数基金盛行的当下,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需深入研究,获取阿尔法收益,否则将面临市场淘汰。

  华安证券研报指出,主动权益类基金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策略的独立性与多元化,以及持续不断的更新迭代能力。随着资金借道ETF持续涌入A股,选股难度加大,擅长行业、风格轮动的基金经理更具优势。

  “造星时代”渐行渐远

  随着基金经理队伍的壮大,公募基金越来越注重团队协作,摒弃了包装明星基金经理的做法。

  公募行业曾经历过“造星运动”,但部分明星基金经理业绩大幅回撤,投资者体验不佳。因此,公募行业正从个人主义驱动转向集体智慧驱动。

  这一转变与监管引导密切相关。2024年3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相关意见,提出强化公募基金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完善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

  兴证全球基金研究部副总监、基金经理董理表示,投研一体化意味着基金经理和研究员需紧密合作,共同推动研究工作的深入。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极大地赋能了公募投研。浙商基金借助人工智能构建起协同化、工业化、流程化的全新投研模式,为投资决策提供全面、精准的依据。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公募基金经理突破4000人:“造星时代”落幕,新生代基金经理登上舞台)

(责任编辑: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