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一季度公募基金整体盈利达2517.47亿元,权益类基金成为赚钱“主力军”。公募基金市场规模接近32万亿元,ETF规模再创新高。主动权益基金更偏重于对港股的配置,科技、大消费依然是其“心头好”。

  随着2025年基金一季报披露完毕,公募基金盈利情况揭晓。一季度公募基金盈利超过2500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市场表现。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A股市场一季度结构性机会频现,港股市场也全面回暖。在债券市场方面,资金宽松预期有所修正,债券收益率呈现震荡上行态势。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公募基金“赚钱效应”显著回归。天相投顾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公募基金整体盈利高达2517.47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成为盈利的主要驱动力。

  具体来看,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在一季度分别实现利润1031.89亿元和496.72亿元,成为盈利的“大户”,尤其是混合型基金贡献超过四成。货币型基金也贡献了481.77亿元的利润,占比为19.14%。此外,QDII基金和商品型基金利润分别达到318.31亿元和235.45亿元。然而,受债券市场震荡影响,债券型基金整体利润为负。

  大型基金公司凭借其庞大的管理规模和稳定的投资业绩,继续成为基金盈利的中坚力量,其中易方达、华夏、富国基金位居盈利榜前三。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纳入统计的162家基金管理人(含公募资格的券商资管)中,有139家公司旗下基金整体实现盈利,其中6家公司旗下基金盈利超过100亿元。

  公募基金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总额已接近32万亿元。本季度共发行了297只新基金,募集资金总额高达2500亿元。ETF规模再创新高,尤其是跨境ETF产品迅速扩容,规模正逼近5000亿元。

  在一季度的结构性行情下,行业、主题ETF的规模增长速度超越了宽基ETF。一季度利润排名前20的基金中,多数为投资港股的ETF产品,盈利水平普遍超过20亿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2025年一季度公募基金的产品发行规模增长了4.11%,主要集中在债券型和股票型基金上。

  主动权益基金在第一季度内调仓幅度不大,但仍有变化。相较于2024年年底,股票仓位小幅上升0.35%,而债券、现金等资产仓位有所下降。主动权益基金更偏重于对港股的配置,并显著加仓传媒、汽车、商贸零售、有色金属、电子等行业,同时减持电力设备和通信行业。

  科技、大消费依然是主动权益基金的“心头好”。多位基金经理在一季度报告中认为,中国股票市场具有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基于技术突破带来的文化自信和科技自信,股票市场估值具有抬升空间。

  本文综合Wind、中国基金报、券商中国、富国基金信息。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