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公募基金一季报披露,超七成主动权益类基金实现盈利,业绩表现优异。多数基金维持高仓位运作,配置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科技股。基金经理积极布局科技赛道,提升基金业绩表现。

  公募基金一季报披露大幕已经拉开。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0日,已有450只(仅含主代码,下同)公募基金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其中,主动权益类基金(涵盖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共计205只表现尤为亮眼。《华夏时报》记者观察到,在已披露一季报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多数基金维持高仓位运作,且超过七成实现了正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业绩排名前列的主动权益基金,多数配置了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科技股。业内人士分析,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赛道已形成跨市场的高度共识,恒生科技指数一季度涨幅领先全球,这种产业趋势与资本共振的局面,直接促使主动管理型基金加大对核心科技标的的集中持仓。基金经理们积极布局科技赛道,既是提升基金业绩表现的战略选择,也有助于形成业绩与规模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排排网财富研究部副总监刘有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金经理们正通过集中配置高成长性领域,把握结构性投资机会,以期实现超额收益。

  超七成权益基金盈利

  在已披露一季报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超过七成实现了正收益。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0日,已有205只主动权益类基金披露了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其中147只基金获得正收益,占比71.71%。

  具体来看,30只基金收益超过30%,6只基金收益在25%以上。平安先进制造主题A以53.65%的增长率暂居榜首,华富科技动能A以37.12%的盈利排名第二,长城九鑫A则以32.70%的收益位列第三。

  业绩表现优异的同时,今年第一季度,多数主动权益类基金维持高仓位运作。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除德邦优化A未披露股票仓位外,其余已披露一季报的204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股票投资市值占基金资产总值的平均比例为82.59%。业绩排名前十的主动权益类基金,该比例更是高达86.29%。

  对于主动权益基金保持高仓位运作这一现象,刘有华表示,这充分反映了基金经理对当前市场环境的积极判断以及对科技行业长期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则认为,主动权益类基金维持高仓位运作,表明基金经理对市场未来走势的信心较强,倾向于通过高仓位放大基金净值收益弹性。同时,这也对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风险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在业绩表现出众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不少基金规模在单季度内实现了快速增长。业绩排名前十的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均在第一季度显著增长。例如,平安先进制造主题A一季度净值增长超53%,基金规模也随之增长了2.36亿份;华富科技动能A规模增长3.52亿份;中欧智能制造A、永赢数字经济智选A、睿远港股通核心价值A的基金规模增长也在1亿份以上。

  业内人士指出,基金规模的显著增长与业绩密切相关。刘有华表示,绩优基金凭借持续优异的投资回报,正逐渐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优选。在市场结构性行情凸显的当下,业绩表现突出的基金产品展现出更强的资金吸引能力,这也会促使基金管理人更加注重通过优化持仓结构来提升投资绩效。

  这也与科技股的此轮上涨密不可分。武泽伟称,随着第一季度科技赛道的爆发,重仓科技股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净值大幅上涨。在结构性行情中,主动权益类基金的择股和择时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更容易获得α收益。在主动权益类基金的优异表现下,基民开始大量买入,推动绩优基金规模快速增长。

  科技股备受追捧

  值得注意的是,在业绩排名前列的主动权益基金中,不少都配置了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科技股。

  目前业绩排名第一的平安先进制造主题A主要投资于人形机器人领域。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张荫先在季报中坦言:“本基金2025年一季度主要配置维持在人形机器人方向。力求深度参与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高速成长。”

  业绩暂列第二的华富科技动能A,第一季度的主要配置方向也是人形机器人板块。其基金经理沈成在季报中明确,“本基金全面布局人形机器人板块,包括本体、执行器、传感器、驱动控制、传动装置、设备、材料等各环节。”

  与此同时,长城久鑫的基金经理也表示,该基金重点配置机器人板块,持仓集中在机器人行业上游的核心零部件企业、关节模组及整机的集成商。

  今年第一季度,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科技赛道成为基金经理的重仓方向,科技股无疑成为基金经理的“心头好”。

  对此,武泽伟表示,以Deepseek大模型和宇树机器人量产为标志性事件,国内企业在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领域展现的自主创新能力,极大提振了市场对中国在战略性科技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信心。中国科技资产由此经历系统性的估值逻辑重构,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赛道已形成跨市场的高度共识。

  当前,科技产业作为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其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持续的创新动能正吸引着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在科技板块近期表现亮眼的背景下,机构投资者纷纷加大配置力度。刘有华指出,基金经理们积极布局科技赛道,既是对产业趋势的前瞻把握,也是提升基金业绩表现的战略选择。

  对于科技股未来发展前景,基金经理们普遍持乐观态度。

  张荫先在季报中表示,自己是本着“长期成长股”的策略去对待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投资。在人工智能快速迭代发展、人力成本持续上升的背景下,人形机器人产业在未来数年乃至十年间,无疑将成为极具成长性的黄金赛道。

  长城港股通价值精选多策略基金经理曲少杰在季报中称,2025年二季度持续看好港股科技互联网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