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S基金市场活跃,交易活跃度待提升
AI导读:
重庆首只S母基金正式设立,目标规模36亿元。多地国资积极设立S基金,但市场交易活跃度不高。创投基金退出难题受重视,国资S基金旨在助力退出,面临信息透明度低、决策程序复杂等挑战。
近日,重庆首只S母基金——重庆渝创银河接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正式设立,目标规模高达36亿元。据观察,多地国资正积极作为出资主体设立S基金(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并逐渐成为S基金市场中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全国已有超10只S基金注册成立,遍布近10个省份。然而,尽管资金不断涌入S基金市场,市场交易的活跃度却并未随之提升。问题何在?如何解决?
2024年,S基金市场暗流涌动,国资成为主要出资主体。例如,去年3月,福建发布首只20亿元规模的S母基金;4月,上海启动100亿元科创接力基金;同月,安徽首只28亿元规模的S基金也完成注册。进入2025年,国资设立S基金的势头依旧强劲,江西、南京等地相继设立国资背景的S基金。
执中ZERONE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共有11只S基金注册成立,涉及超10家关联投资机构,覆盖多个省份。然而,从交易量来看,2023年中国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全年累计交易规模仅为740亿元,共发生306起交易事件。背后原因何在?规模庞大且亟待退出的创投基金是重要因素之一。截至2025年2月末,存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合计规模已达14.33万亿元,其中约2.6万亿元正处于退出周期。
创投退出难题已引起监管层重视。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及证监会等相继出台政策,鼓励发展S基金,进一步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此外,多地也出台相关政策,支持S基金设立和份额转让。国资设立S基金,旨在助力创投基金退出,平滑创新企业融资周期。S基金以时间换空间,能让企业获得更长的发展时间,避免企业因基金到期而被强制执行回购。
相较于投资盲池基金,S基金接二手份额能较快实现资金回流,产生DPI,吸引市场化投资人和地方国资。此外,S基金还被一些地方国资视为招商引资的新方式。然而,S基金交易活跃度不高,面临信息透明度和标准化程度低、买卖决策程序复杂、资产质量与估值难题以及退出问题等挑战。业内建议国资S基金明确自身定位,借鉴海外成熟经验,让渡基金管理权给市场,灵活处理投资条款与投资方式。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