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一名普通投资者分享其四年基金定投实战经历,从盲目追星到深刻反思,总结出三大血泪教训:跟风追星代价、定投策略误区、情绪失控转折。最终重建投资信心,转向沪深300等指数,严格执行长期策略。

  来自一名普通投资者的四年实战反思

  2021年夏,当我坐在电脑前第一次完成基金定投操作时,看着热门基金净值屡创新高,直播间里“十年十倍不是梦”的呐喊声,满心期待着通过“明星基金经理+定投策略”实现财富自由。然而,四年后的今天,我的账户仍浮亏10%,期间最大亏损幅度一度超过50%。这段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投资不是追星游戏,而是需要理性规划与长期坚守的马拉松。

  Part.01

  跟风追星的代价:明星基金为何成“绞肉机”?

  2021年下半年,我怀揣着“让专业的人帮我理财”的信念,将积蓄投入了当时火热的医药、军工以及当时炙手可热的明星基金。这些基金凭借短期业绩亮眼,吸引着大量散户跟风买入,我也是其中之一。然而,当市场风格切换、成长股暴跌时,单一赛道基金的风险暴露无遗。我持仓的一只成长价值基金因重仓科技股,在2022年最大回撤超50%。

(图片来源:天天基金APP,统计区间:2020/3/26~2025/3/26,不作投资推荐)

  这沉重的打击也让我认识到了主动基金易受基金经理风格偏移以及押注单一赛道的影响,出现较大波动。

  Part.02

  定投策略的误区:为何越跌越买反而越亏?

  面对亏损,我选择加大定投金额,试图摊薄成本。但我的账户在2022年多次因资金不足导致定投中断,错失低位补仓机会,最终成本线居高不下。更糟糕的是,我未根据市场估值动态调整策略,盲目坚守医药基金,最终陷入“跌跌不休”的泥潭。

(图片来源:天天基金APP,统计区间:2020/3/26~2025/3/26,不作投资推荐)

  这也让我明白了,定投执行偏差(如金额波动、扣款失败、没有及时止盈止损)会显著放大亏损。

  Part.03

  情绪失控的转折点:924行情前的割肉抉择

  2024年9月,市场迎来久违的“924行情”,但我的账户仍浮亏超40%。面对家人压力与内心煎熬,我选择割肉赎回四分之一资金。这一决策虽缓解了短期焦虑,却也错失了后续反弹红利。这一经历让我明白:止损需基于基本面而非情绪,而“闲钱投资”原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Part.04

  三大血泪教训和重生启示

  1、分散配置是生存法则:过度集中于高波动赛道(如军工、医药),一旦板块回调便难以翻身。应搭配价值型基金或固收+产品平滑风险。

  2、长期视角与纪律执行:定投需绑定工资账户、保持金额稳定,并设定估值阈值动态止盈。盲目加仓只会加速亏损,导致越套越深。通过天天基金的慧定投功能就能帮助我实现及时的止盈止损。

  3、独立思考胜过跟风盲从:基金经理的短期业绩可能依赖“赌赛道”,而长期稳健性更值得关注。超长线投资应选择指数基金而非主动基金。

  Part.05

  写在2025年春:重建投资信心

  如今,我正将此前割肉的资金转向沪深300中证500以及纳斯达克、标普500指数,并严格执行“五年持有+年检”策略,通过低位定投实现逆袭。我坚信:唯有敬畏市场、尊重规律,才能在波动中守住本金,静待花开。通过这四年的投资之路,我也逐渐明白了,投资是认知的变现,更是人性的修行。

  从盲目追星到躺平止损,我经历了从“韭菜”到“学徒”的蜕变。也能够通过运用工具,不断优化策略,做好长期投资这件事。愿每位投资者都能从我的教训中汲取智慧:用闲钱投资,做长期规划,保持独立思考,方能在市场的风浪中行稳致远。

(此为天天基金平台用户真实投资故事分享,故事中涉及的基金不构成投资推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投资者仔细阅读天天基金各展示页面及相关法律文件中的风险提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