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市场偏好转向,港股科技板块受热捧
AI导读:
进入3月,ETF市场投资偏好转向,资金撤离传统宽基ETF,流入跨境ETF、主题ETF和行业ETF,尤其是港股市场。投资者高度关注港股科技板块,跨境ETF规模显著增加,科技股估值修复成为港股上涨主要动力。
进入3月,ETF市场的投资偏好发生了明显转变。
资金开始从沪深300、创业板等传统宽基ETF撤离,转而流入跨境ETF、主题ETF和行业ETF,尤其是聚焦于港股市场。投资者对港股科技板块的高度关注成为本轮ETF资金流向变化的核心特征,以港股科技ETF为代表的跨境ETF规模显著增加。
业内人士分析,港股科技企业估值长期低位运行。近期,科技创新浪潮的兴起推动这部分企业的估值修复,成为港股市场上涨的主要动力。未来若兑现业绩能力强,股价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ETF偏好调整,港股资产受热捧
最新数据显示,过去一个月,ETF市场偏好切换显著,宽基ETF热度降温,跨境ETF、主题ETF及行业ETF资金流入强劲。宽基ETF份额减少347亿份,跨境ETF份额增加497亿份,主题ETF增加332亿份,行业ETF增加87亿份。这反映出投资者更倾向捕捉特定区域与行业主题的投资机会,特别是港股市场。
从ETF规模变化看,过去一个月,规模增长超10亿元的ETF超二十只,权益ETF规模增长突出,集中在港股相关的跨境ETF。例如,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规模大增68.97亿元,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增加49.17亿元。
相比之下,沪深300ETF、创业板ETF等传统A股宽基ETF出现资金流出,沪深300ETF规模下降超50亿元,显示市场对传统指数产品偏好回落。
跨境ETF规模攀升主要来自资金净流入,净值涨幅不明显,部分ETF净值下跌,表明投资者秉持“越跌越买”逻辑,布局长期潜力资产。
科技板块认可度提升
投资者不仅关注港股市场,还聚焦科技板块。ETF重仓布局腾讯、阿里巴巴等明星科技股,以及医药、汽车领域的新经济、成长型企业,显示投资者看好这些行业。
恒生科技指数ETF份额大幅增长188.21亿份,规模增长106.03亿元。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科技指数份额也大幅增长,表明投资者对港股科技板块信心和关注度提升。
本轮行情由产业逻辑驱动
中欧基金基金经理罗佳明认为,港股上涨主要驱动力来自科技板块。科技创新浪潮推动中国科技领域变革,港股科技股占比大,估值偏低。随着Deepseek AI大模型推出,市场重新审视中美科技差距,科技股估值修复成为港股上涨核心逻辑。
摩根士丹利投资组合经理张炜迪表示,港股科技企业盈利增速趋于稳定,外资配置仓位低,基本面改善及DeepSeek推出催化投资者重新估值。
贝莱德基金经理毕凯认为,AH溢价指数正常,港股互联网估值合理,内需板块如消费品估值具吸引力。核心矛盾在于未来兑现业绩能力,若盈利修复,股价上升空间大。
贝莱德基金经理杨栋判断,港股或震荡上行,科技、消费等行业盈利修复是主线,看好科技与AI产业链、消费复苏细分赛道、高股息资产等投资机会。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