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深度解读,认为政策基调积极有为,财政与货币政策双管齐下释放稳增长信号。全年投资主线或围绕政策支持的“扩内需”与“新质生产力”展开,权益市场有望迎来结构性机遇。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国际金融报》记者获悉,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深度解读,普遍认为政策基调“积极有为”,财政与货币政策双管齐下释放稳增长信号。

  多家公募机构指出,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及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成为核心关注点。全年投资主线或围绕政策支持的“扩内需”与“新质生产力”展开,权益市场有望迎来结构性机遇。

  政策释放更积极信号

  在宏观政策方面,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打好政策‘组合拳’”。

  对此,多家公募机构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政策符合预期且更加积极。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认为,财政政策符合预期,货币政策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论调,强调适时降准降息,预估降准会先于降息,但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

  长城基金研究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储雯玉表示,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向“更加积极”,赤字率突破3%升至4%,货币政策也强调要“适时降准降息”。内需端将以扩大内需为核心抓手,通过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科技端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成为政策重点;地产端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具体到投资中,需关注财政货币政策的主基调定调和行业政策的落地情况。”储雯玉称。

  国泰基金分析称,对比去年两会及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年财政发力强度有所增强,地方层面以防范债务风险为主,投资任务更多由中央承担。预计货币政策宽松方向不变,但需把握节奏。

  南方基金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货币政策定调与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保持一致,延续“适度宽松基调”,强调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未来宽松空间值得期待。同时,《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今年有望看到相关政策工具的进一步优化。

  扩内需成主攻方向

  “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是2025年政府十大工作任务之首,“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提及“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对此,多家公募对消费板块未来表现看好。

  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认为有四个方面的看点:一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二是提升消费能力和意愿;三是强调优质供给和创新;四是扩大消费范围。

  陈显顺表示,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看出,2024年消费问题突出,经济回升基础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将扩大内需作为主攻方向是必然选择。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十大任务中将扩大消费、提升投资效益放在首位,其次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财政支出更加倾斜于扩消费。

  富国基金认为,扩大内需是首要任务,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是主要抓手。在当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和全球贸易环境趋严的背景下,扩内需政策加码既是主观意愿也是客观要求。随着政策落地,将带动国内有效需求回暖,有望推动消费板块估值抬升。

  国泰基金认为,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拉动服务消费偏向供给创造需求。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劳动者工资增长机制,从根本上支持消费。

  储雯玉认为,家电、汽车、消费电子等板块有望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及消费升级需求。

  市场存在结构性机会

  投资者关注权益市场走势,多家公募机构反馈称,全年投资布局主要围绕政策支持的科技及消费领域。

  储雯玉表示,在投资主线上,将专注于算力部署和AI应用领域,发掘商机,关注AI应用入口价值。

  国泰基金认为,两会落地可能带来政策博弈资金退潮,导致3月行情震荡,但维持中期看好A股投资机会的判断。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宏观分析师甘静芸对A股主流指数整体偏乐观,预计随着增量财政政策发力及货币政策决策,经济复苏数据逐步确认,权益市场行情将由风险偏好向盈利顺周期扩散。

  甘静芸预计科技主线是全年重点,结构上关注政策提及的以旧换新、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支撑,以及科技领域的AI+。

  整体来看,随着政策支持和产业趋势向上,人工智能有望进一步赋能千行百业,跑出中国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