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基金市场再度上演越涨越赎一幕,尽管基金净值一路攀升,业绩表现亮眼,但投资者却陆续选择离场。文章探讨了投资者冷落基金的原因,以及基金公司如何应对“越涨越赎”现象,提出持续亮眼业绩、优化产品设计和加强与投资者沟通等举措。

基金市场再度上演越涨越赎一幕。

近期,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创造了2023年9月以来新高,部分近2年成立的偏股型基金陆续实现净值新高,期间购入基金的投资者陆续实现盈利。然而,让基金行业人员纳闷的是,在基金涨势之下,不少投资者却选择离场,包括此前被大量认购的股票型ETF也未能延续“吸金”趋势,开年以来资金净流出近600亿元。这引发了市场各方的深入思考:基金上涨却被投资者冷落,是他们的理性抉择还是盲目恐慌?

开年以来,偏股型基金延续涨势,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再创佳绩。近一年来,超1400只偏股型基金净值涨幅超过20%,基金赚钱效应明显。同时,北交所、科创板等主题基金净值也屡创新高。然而,尽管基金市场表现亮眼,投资者却陆续选择赎回,主动权益基金在四季度仍被净赎回,规模跌至近年谷底。

值得注意的是,股票型ETF也未能幸免,开年以来资金净流出近600亿元。其中,一些年内净值涨幅超10%的科创板芯片ETF、动漫游戏ETF等也遭资金净流出。盈米基金研究院权益研究员分析,ETF在大幅上涨后存在止盈需求,市场风格和投资主线的变化也使得资金流向发生变化。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表示,国际贸易形势和地缘局势多变,可能影响投资者判断,投资者更加谨慎选择投资标的。ETF虽然具有分散风险、交易灵活等优点,但在市场波动下,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其他类型基金或投资品种。

面对“越涨越赎”现象,基金行业人员感到困惑。他们认为,基金作为家庭资产配置的重要部分,绩优基金不应频繁赎回。记者采访发现,投资者落袋为安的心理因素以及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被认为是重要原因。分析师建议,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市场波动和基金净值变化,长期投资是获取稳定收益的重要途径。

为逆转“越涨越赎”现象,基金公司可采取三大举措:持续亮眼业绩、优化产品设计和加强与投资者沟通。华南一位基金研究人士指出,长期稳健回报是应对“越涨越赎”的良药。优化产品设计、推出稳健收益特征的基金产品,满足投资者风险偏好。同时,坚持买方投顾理念,提供资产配置和个性化服务,加强投资者教育,提升投资者持有信心。

尽管有不少净值上涨的基金遭到赎回,但今年一季度仍有不少净值涨幅高位的基金获得大量资金涌入,规模屡创新高。这表明,只要基金公司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就有可能扭转“越涨越赎”的现象。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原标题:基金涨势下投资者却选择离场,是理性抉择还是盲目恐慌?)

(责任编辑: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