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欧基金解析GPT-4.5,指出其标志着生成式AI技术新阶段,基础模型将融合多模态能力。GPT-4.5未显著增强推理能力,但提高了对话流畅度和情感理解。商业化方面,GPT-4.5高价策略定位高附加值场景,情感交互能力提升展现商业化潜力。投资者应关注情感交互驱动的C端应用和推理专用模型的产业链机会。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魏昭宇)2月28日,OpenAI发布了旗下最新一代大语言模型GPT-4.5。中欧基金指出,GPT-4.5标志着生成式AI技术的新阶段,基础模型将融合多模态能力,并在情绪交互上实现提升。与上一代相比,GPT-4.5并未显著增强推理能力,而是通过扩大无监督学习规模,显著提高了对话的流畅度和情感理解,让交互体验更自然,幻觉率大幅降低。这符合行业预期:单纯依赖参数扩张效益递减,厂商开始聚焦垂直能力打磨适配场景。

  在技术路线上,中欧基金认为,OpenAI展现出“分工化”布局:通用模型(如GPT-4.5)主要负责情感交互与多模态融合,而复杂推理任务则交给专用模型(如o3-mini)或生态伙伴。这种分化体现了行业共识——推理能力的突破需依靠算法架构创新,而非数据堆砌。当前,Deepseek等已在数学推理、代码生成领域占据优势,其“思考链”技术或成为未来竞争的核心。

  在商业化方面,中欧基金指出,GPT-4.5的高定价策略(75美元/百万token)限制了开发者的广泛采用,但精准定位了高附加值场景。情感交互能力的提升,使其在C端娱乐、教育陪伴、企业客服等领域展现出更大的商业化潜力。例如,儿童教育机器人可通过情感化对话增强用户粘性,游戏厂商可利用其构建更具人格化的NPC交互系统。然而,高价策略也可能导致市场分层:中小企业可能转向低成本模型,而开源生态与竞品(如DeepSeek R1)或趁机争夺长尾开发者市场。

  对于投资者而言,中欧基金建议,应重点关注两大趋势:一是情感交互驱动的C端应用爆发,如陪伴机器人、互动游戏、智能硬件等赛道,具备场景落地能力的企业将率先受益;二是推理专用模型的产业链机会,如DeepSeek R系列代表的算法创新企业,可能在STEM、编程等领域构建竞争优势。长期来看,AI行业将呈现“基础模型场景化、核心能力专用化”的分工格局,投资者应关注可跨模型适配、轻量化部署的应用端标的,以规避技术路线变化带来的风险。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