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落地,明确了稳步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的具体措施。未来三年内,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将每年至少增长10%,商业保险资金也将加大A股投资力度。中长期资金入市将改善市场资金结构,推动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正式落地,标志着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开启。该《方案》通过制度设计,有效解决了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障碍,并明确了稳步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的具体措施。

未来三年内,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将每年至少增长10%。同时,从2025年起,商业保险资金每年新增保费的30%将用于投资A股,预计每年将为A股带来数千亿元的长期资金,为资本市场注入稳定“源头活水”。

中长期资金的入市,短期内将为市场带来大规模增量资金,长期来看,则能改善市场资金结构,增强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推动形成价值投资氛围,巩固A股回暖向好的趋势。

聚焦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其入市堵点是当前首要任务。财联社记者调研发现,制约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主要因素包括机构投资者业绩考核短期化、股市周期波动与机构投资短期化、资本市场可投资性及上市公司质量不高、险资等长期资金配置权益市场比例低、各政策部门协同不足等五大因素。

为解决这些问题,基金公司纷纷建言献策,包括延长投资经理考核期、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将ETF纳入保险OCI账户等。同时,公募基金也提出完善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的建议,如支持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扩大投资范围,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体系等。

此外,公募基金在吸引中长期资金布局方面也在积极行动,包括将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加强投研能力建设、完善长期评价机制和考核机制等。通过这些措施,公募基金致力于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长期稳定资金,推动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