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光大证券等券商资管向证监会递交参公大集合产品移交材料,标志着产品整改进入新阶段。此举或影响公募基金规模排名,对投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整体来看,移交参公大集合产品是资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根据证监会官网信息,近期光大证券旗下的光证资管向证监会递交了6只参公大集合产品移交至光大保德信基金的相关材料,并于2月12日获得接收。此举标志着券商资管产品整改进入新阶段。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1月,中信证券资管先后递交材料,计划将旗下17只参公改造的大集合产品移交至华夏基金,旗下仅保留两只货币基金。这一动作被业内人士视为中信证券资管未来将专注私募产品的信号。

有业内人士分析,光证资管也是参公改造后产品数量较多的一家,中信证券此举或将引发其他券商资管的跟随。目前,中信证券资管仅保留了由保证金转移而来的货币基金,其余产品计划全部转移至华夏基金。

公募江湖座次或生变

券商资管参公改造大集合平移至基金公司,这一变动是否会影响公募基金规模的排名?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华夏基金公募资产管理总规模约为1.71万亿元,与榜首的易方达基金仍有较大差距。而中信证券资管公募基金总规模较小,即使全部转移至华夏基金,对榜首地位影响不大。

然而,对于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而言,若光证资管全部参公大集合产品转移至其旗下,或将助力其规模排名提升。截至2024年末,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总资产规模为757.36亿元,与宏利基金、国君资管等规模相近。

此外,券商资管参公改造大集合产品的整体规模也不容小觑。截至2024年底,此类产品数量达177只,资产规模合计4335.61亿元。其中,货币基金规模占比超过八成。

在这场迁移过程中,东方基金或将成为受益者之一。据悉,东证融汇旗下部分产品在2024年底规模较大,若转移至东方基金,将显著提升其规模排名。

然而,产品转移并非易事。需考虑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战略规划等因素。因此,券商资管参公改造产品移交行为还需谨慎推进。

已转产品业绩表现稳健

自2023年以来,已有券商资管产品成功转移至公募基金公司。例如,方正证券管理的“方正金立方一年持有”产品已成为行业内首例参公大集合变更公募管理人的产品。此后,国元证券、东海证券等也陆续推动产品管理人变更工作。

从业绩表现来看,已转移产品的表现普遍稳健。以方正富邦金立方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为例,截至2月14日,该产品A类份额的单位净值为1.0415元,2024年度收益为8.41%,2025年以来产品净值涨幅为2.43%。

对于这次产品迁移浪潮,业内人士认为,这将促使基金公司管理规模膨胀,尤其在固收类产品领域。同时,也对投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券商资管则需寻找新的出路,如发力私募赛道、推进财富管理转型等。

整体来看,移交参公大集合产品是资管行业从粗放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缩影。短期内,券商可能面临阵痛,但长期来看,行业集中度提升、分工专业化将是大势所趋。在此过程中,监管和机构需共同保障投资者利益和市场公平竞争。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