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基金发行市场开门红,指数基金备受追捧
AI导读:
2025年新年伊始,基金发行市场异常火爆,短短四个交易日合计有83只基金启动发行。其中,被动指数型基金成为市场主力军,备受投资者追捧。业内对于2025年市场走势普遍持乐观态度,建议投资者积极布局全年投资机会。
2025年新年伊始,尽管市场遭遇短期波动,但基金发行市场却呈现出异常火爆的态势。新年首个交易周,基金发行数量显著增长,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据统计,1月6日,共有42只基金启动发行,其中不乏明星基金经理亲自挂帅。次日,又有12只基金加入发行大军。而在新年首个交易日(1月2日),亦有29只基金启动发行。短短四个交易日,合计有83只基金启动发行,市场热度可见一斑。
据Wind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2025年开年的基金发行热度显著提升。2024年12月,公募基金发行的基金数量为106只,而2025年开年首周(1月3日至1月6日),公募基金发行的基金数量已达到45只。这一数据表明,新年伊始,投资者对基金市场的信心明显增强。
从今年新发行的基金产品来看,被动指数型基金已成为市场主力军。在新年首批发行的基金产品中,上证180、创业板50、中证A500等宽基产品数量众多,备受投资者关注。相比之下,去年仍以主动权益基金及债券基金为主。
新年基金市场开门红,指数基金备受追捧
近年来,随着被动投资的兴起,指数基金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各家公募基金竞相布局的领域。据民生证券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末,被动指数型基金(含指数增强型基金)持有A股市值已达3.16万亿元,首次超过同期主动权益类基金总市值(2.89万亿元)。
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投资者对指数基金的认可,也推动了基金发行生态的改变。2025年开年新发基金中,股票型基金占比最高,达到46.99%,其中被动指数型基金数量遥遥领先,共有29只。此外,偏股混合型基金、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等也备受投资者青睐。
值得一提的是,1月7日,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集体发售,包括广发、大成、博时、天弘等旗下获批的跟踪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指数的4只产品,以及南方、华夏、易方达、海富通等旗下获批的跟踪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指数的4只产品。这些ETF产品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市场投资品种,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据博时基金固定收益投资二部基金经理张磊介绍,债券指数基金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目前,我国债券指数基金市场占比相对较低,仅为10%左右,而成熟市场如美国,40%的债基为被动投资。此外,信用债指数基金发展相对滞后,存量信用债指数债基数量较少。随着中长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的下降,主动管理获取超额收益的空间或更加有限,指数基金费率优势和工具属性或将更有吸引力。
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的底层资产主要为AAA级的信用债,发行主体多为央国企,具有较高的信用评级和较低的信用风险。同时,这些ETF支持T+0交易机制,投资者可以快速买卖,适合需要灵活调整投资组合的专业投资者和机构参与者。此外,信用债ETF通过投资一篮子信用债组合,有效分散了单一债券的风险,提高了投资的安全性。
市场走势乐观,基金经理看好后市
从各家基金公司新年首批派出的基金经理阵容来看,可谓强者如云。业内对于2025年市场走势也普遍持乐观态度。
例如,万家中证2000指数增强由乔亮和张永强共同管理,其中乔亮现任万家基金首席量化投资官、基金经理。而兴证全球盈鑫多元配置三个月持有则由知名老将林国怀掌舵,其现任兴证全球基金FOF投资与金融工程部总监、养老金管理部总监。
对于后市看法,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杨德龙表示:“2025年市场有望走出先低后高、先抑后扬的走势。”他认为,从政策面来看,除了货币政策继续发力之外,财政政策也将更加积极。当前推出的10万亿化债计划有效化解了地方债风险,减轻了地方政府还本付息的压力,从而有助于腾出更多精力和资金改善民生。
杨德龙还指出,下一步中央可能通过发行国债提高赤字率来筹措更多资金直接拉动投资、带动消费。因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过了投资和出口的总和。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九大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拉动国内需求。
因此,他建议投资者在岁末年初这一关键时期积极布局2025年全年投资机会,保持信心和耐心,通过布局优质股票或基金来抓住2025年的投资机会。
在债市方面,基金经理同样持乐观态度。张磊表示:“展望后市,我们认为债券市场趋势仍有望持续,中高等级信用债有较好的配置价值。”他认为,从供求角度看,2025年信用债或仍有较好的配置价值。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数据、图片等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