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文章探讨银行理财在政策助力下作为耐心资本入市的机遇与挑战。银行理财资金体量大,入市迎来良好时机,但仍面临客户风险偏好、资产负债久期结构及投研能力不匹配等挑战,需完善机制推动权益投资破局。

开栏语

成为长期资本,需厘清“长”与“短”。今年政策助力“长钱长投”,银行理财等资管机构积极行动。本报推出“耐心资本一线调研”栏目,采访多方为“长钱长投”建言。

今年银行理财在权益投资方面动作多,作为耐心资本角色凸显。业内人士称应助推其“愿做”“敢做”“甘做”耐心资本。

“长钱”崛起 银行理财入市恰逢其时

在新政策助力下,银行理财正转型为长期视角的机构投资者。其资金体量大、基盘稳,有望为资本市场提供“活水”。

光大理财董事长王景春表示,银行理财资金“长期”优势体现在“三长”,且已具备作为长期资金所需的制度支持与产品基础,入市迎来良好时机。

过去银行理财以配置债券为主,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布局权益投资是机遇。

知易行难 “愿去做”也“怕去做”

银行理财要做到“活水入市”,仍面临挑战。一是客户风险偏好不匹配,销售难度大;二是资产负债久期结构不匹配;三是银行自身投研能力不匹配。

完善机制推动权益投资破局

业内人士表示,须打通投资便利性与多层次销售通道,建议取消中高风险产品销售的面签要求,丰富销售渠道。同时,打造“长钱长投”的良性生态,改革考核导向,建立以滚动周期回报等为核心的评价体系。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