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长钱”入市:机遇与挑战并存
AI导读:
文章探讨银行理财在政策助力下作为耐心资本入市的机遇与挑战。银行理财资金体量大,入市迎来良好时机,但仍面临客户风险偏好、资产负债久期结构及投研能力不匹配等挑战,需完善机制推动权益投资破局。
开栏语
成为长期资本,需厘清“长”与“短”。今年政策助力“长钱长投”,银行理财等资管机构积极行动。本报推出“耐心资本一线调研”栏目,采访多方为“长钱长投”建言。
今年银行理财在权益投资方面动作多,作为耐心资本角色凸显。业内人士称应助推其“愿做”“敢做”“甘做”耐心资本。
“长钱”崛起 银行理财入市恰逢其时
在新政策助力下,银行理财正转型为长期视角的机构投资者。其资金体量大、基盘稳,有望为资本市场提供“活水”。
光大理财董事长王景春表示,银行理财资金“长期”优势体现在“三长”,且已具备作为长期资金所需的制度支持与产品基础,入市迎来良好时机。
过去银行理财以配置债券为主,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布局权益投资是机遇。
知易行难 “愿去做”也“怕去做”
银行理财要做到“活水入市”,仍面临挑战。一是客户风险偏好不匹配,销售难度大;二是资产负债久期结构不匹配;三是银行自身投研能力不匹配。
完善机制推动权益投资破局
业内人士表示,须打通投资便利性与多层次销售通道,建议取消中高风险产品销售的面签要求,丰富销售渠道。同时,打造“长钱长投”的良性生态,改革考核导向,建立以滚动周期回报等为核心的评价体系。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