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银行理财子公司开始试水浮动管理费率的理财产品,打破常规固定收费模式,推动理财行业从规模导向转向业绩导向,实现良性竞争和健康发展。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产品陆续发行之际,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开始“试水”浮动管理费率的理财产品。受访专家认为,银行理财子公司推出此类产品,打破了常规的固定收费模式,有助于形成管理人履职效能与投资者回报诉求的正向协同,推动理财行业从规模导向转向业绩导向,实现行业良性竞争和健康发展。

  管理费率挂钩产品业绩

  招银理财发布的产品营销信息显示,该公司于7月8日开售一款名为“招智睿远平衡(安盈优选)68期”的浮动管理费率理财产品。该产品权益类资产计划配置比例为0%至40%,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封闭期为三年。除资产配置结构外,该产品最大的亮点是创新分档费率模式,设置每年0.25%的固定管理费率,在此基础上,实行管理费率分档计提,计提管理费率与产品业绩挂钩。

  目前市场上设置浮动管理费率的理财产品并不多见,招银理财曾在浮动管理费率的理财产品上有过相关探索。招银理财方面表示,公司相关产品创新推出分档费率模式,希望通过费率机制创新绑定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向投资者传达信心。

  记者在招商银行App上发现,上述产品开售首日即宣告售罄,产品认购热情较高。

  强化权益投资能力

  受访专家认为,浮动管理费率模式能够减轻投资者固定费率负担,实现投资者和管理人利益的绑定。对银行理财子公司而言,此类产品有利于扩大管理规模,激励投研团队提升业绩。对理财行业来说,浮动管理费率模式是深化净值化转型的重要探索,推动行业从规模导向转向业绩导向。

  “浮动管理费率机制尤其适合波动较大、收益空间广阔的含权类理财产品。”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表示,浮动费率能更直接地将管理人的报酬与真实的投资能力挂钩。薛洪言分析称,浮动管理费率理财产品的推出将对银行理财子公司提出更高层次的能力要求,包括强大的投研能力、更精细化的风险管理能力等。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