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月国内银行存款利率下调,理财市场规模攀升至31万亿。多家银行与理财子公司借儿童节推出主打“财商”概念的理财产品,但不对未成年人开放。儿童金融服务成为银行标配,但仍需解决开户繁琐、产品同质化等问题。

本月,国内银行存款利率再次下调,与此同时,理财市场规模持续攀升。普益标准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国内理财市场规模已突破31万亿元大关。

临近6月,多家银行与理财子公司紧抓儿童节时机,推出主打“财商”“成长礼物”等概念的理财产品营销。但需注意,这些打上“儿童节”标签的理财产品并不对未成年人开放,主要销售对象仍为家长,并附有风险提示。目前,未成年人仍主要以定期存款、存单等产品为主。

业内人士预测,儿童金融未来或将成为推动家庭综合金融服务的重要杠杆,关键在于特色化、精细化运营及科技手段的运用。

“财商培养”已成为关键词。民生理财发布推文,推荐多款理财产品,旨在通过理财让孩子更具体地体验财富增值的乐趣。这些产品以固定收益类为主,持有期限灵活多样。

光大理财、平安理财等也相继发布儿童节主题推文,介绍适合孩子的理财计划,如光大理财的“阳光金12M添利幸福成长计划”,旨在培养孩子的理财习惯。

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指出,针对未成年人的理财产品需谨慎,应侧重于储蓄和理财习惯的培养,如推出适合小学生的储蓄产品,并逐步引入低风险理财产品知识。

儿童金融服务已成为多数银行的“标配”。从国有大行的儿童银行卡到股份行、城商行的专属产品,覆盖了全年龄段儿童。此外,多家银行还推出儿童节特别活动,如杭州银行的“亲情托管账户”抽奖活动,辽宁农商行的线下沙龙等。

随着儿童金融服务的普及,开户手续繁琐、产品同质化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业内人士建议,应通过数字化手段开发更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同时强化教育功能,寓教于乐。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儿童金融服务是撬动家庭金融的有效支点,有助于增加儿童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增强客户黏性,提高客户忠诚度。

业内人士还指出,线下儿童金融活动不仅能增加基础用户数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还能促进交叉销售,建立信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