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银行集中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后,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宣布下调旗下多款理财产品费率,包括固定管理费、销售服务费等,最低降至0.01%,旨在吸引更多资金流入,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理财规模“万亿”阵容增至13家。

  本轮银行集中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后,银行理财子公司再次掀起“降费潮”,旨在吸引更多资金流入。

  近期,中国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宣布下调旗下多款理财产品费率,包括固定管理费、销售服务费以及托管费等,最低降至0.01%。这一举措旨在提升产品吸引力,尤其是在银行存款利率降低后。

  知名财经作家、眺远咨询董事长兼CEO高承远表示,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促使储户转向理财产品。理财公司通过降费,不仅能直接降低投资者成本,还能间接提升投资者收益。

  理财子公司迎来密集降费

  中银理财自5月以来已陆续发布27条理财产品费率优惠公告,其中部分产品固定管理费率最低下调至0.01%(年化)。例如,投资10万元购买理财产品,一年的管理费仅需10元。

  此外,交银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等多家理财子公司也纷纷下调旗下理财产品费率,以提升产品竞争力。

  随着各大银行开启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多家理财公司还相继下调了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部分产品调整幅度超过100个基点,下限低于2%。这旨在防止老客户流失,通过降低费用提升产品性价比。

  高承远提醒,降费并不一定意味着产品收益会提高,投资者仍需综合考虑产品的风险、收益和流动性等因素。

  “万亿”队伍增至13家

  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截至2024年末,全国共有218家银行机构和31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29.9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1.75%。

  理财规模“万亿”阵容由2023年的11家增至2024年的13家,新成员包括中邮理财和民生理财。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规模稳定增长,股份制银行理财子中,招银理财和兴银理财继续领跑。

  与2023年相比,多家国有大行旗下理财子公司净利润实现正增长。然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的理财子业绩有所分化。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