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率下调,银行理财等资管产品受青睐
AI导读:
随着存款利率不断走低,储户开始寻找存款替代品。短期限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基金、债券基金成为部分储户的新选择,因其风险较低且收益率高于同期限定期存款。同时,中小银行或跟进下调存款利率。
“2022年,我在工商银行存了3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高达3%。然而,眼见存款即将到期,咨询银行客户经理后得知,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降至1.25%。因此,我决定尝试银行理财产品,从短期限的产品入手。”辽宁居民董大姐告诉记者。
在存款利率持续下滑的背景下,储户们开始积极寻找存款的替代品。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期走访了多家银行网点,发现短期限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已成为部分储户的新宠。当前,部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超过3.4%,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超2%,债券基金近1年涨幅超3.5%。
存款替代品的兴起
北京居民小张表示:“2024年,我在一家城商行存了2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为2.7%。但如今,这家银行已没有利率超过2%的定期存款。我之前还配置了一些结构性存款,但现在利率也不高。客户经理推荐了几款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颇为诱人,我打算尝试一下。”
小张向记者展示了一款某股份行理财公司旗下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4.02%,且可随时申赎。该产品于2025年3月成立。
工商银行北京地区某支行客户经理透露:“一些客户最看重资金安全,会选择定期存款,并抢购国债。有些客户在比较几家银行的存款利率后,觉得不划算,便开始购买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对于追求稳定收益和长期投资的客户,我们会推荐储蓄型保险。”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指出,存款利率下调后,银行理财等资管产品的比较优势日益凸显,存款资金或向资管产品转移。有投资者表示,现在热门银行理财产品和债券基金非常抢手,“有时上午还有额度,下午就没了。我们有个群,会分享收益率较高的产品,新发产品的收益率通常不错。”
资管产品的比较优势
某银行理财公司人士坦言:“此次降息后,短期内部分存款资金将流向银行理财市场。存量的固收类理财产品配置了大量债券、ABS等资产,这些资产将受益于利率下行,产生阶段性的资本利得,使得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高于存款利率,从而进一步吸引存款资金。”
记者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发现,短期限固定收益类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基金、债券基金等备受储户青睐。受访储户表示,选择这些产品作为定期存款的“替代品”,是因为它们风险较低且收益率高于同期限定期存款。
5月26日,记者查看招商银行App发现,该行代销的光大理财、中银理财、浦银理财、招银理财等旗下部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为3.4%,这些产品均在2025年3月后成立。红土创新基金、中银基金等旗下部分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在2%左右;广发基金、大成基金、华安基金等旗下部分债券基金近1年涨幅超过3.7%,银行建议投资者至少持有3个月。
当记者询问推荐哪些投资产品时,某城商行客户经理表示:“部分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旗下的几款理财产品近期表现不俗,最短持有期不超过30天,近7日年化收益率超过3%,深受大众喜爱。”
中小银行或跟进下调存款利率
据东方证券研报测算,若其他银行后续跟随大行调降存款利率且幅度一致,此次存款挂牌利率下调有望提振上市银行2025年净息差3.1个基点。不同期限存款利率的差异化降幅也有助于引导新增存款期限结构优化,进一步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预计此轮中小银行存款挂牌利率调降的频率和力度将加大。从2024年10月开始的存款挂牌利率调整情况来看,尽管一些中小银行跟进较晚或降幅较小,但后续多有补降,部分银行已多次调降,整体降幅大于大行。这既是面对资产端收益率持续下行、银行息差承压的选择,也是顺应强化利率传导机制、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的监管导向。”东方证券研报称。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国有大行因负债稳定、客户基础雄厚,通常会率先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会较快跟进,随后是多数中小银行。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