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降息后,老陈选择续存一年期存款,尽管利率下调。随着贷款和存款利率调整,存款流向理财逻辑生变,居民财富流向理财趋势减弱。权益资产在资产荒背景下不可忽视,部分资金或流向权益市场。但权益市场波动大,投资者需谨慎。

降息后的第一天,老陈一大早便和妻子前往银行,将一笔40万元的一年期到期存款进行转存。尽管存款利率已从2%降至1.75%,老陈仍毫不犹豫地选择续存。

5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年内首降,1年期LPR下调10个基点至3%,5年期以上LPR同样下调10个基点至3.5%。同日,国有六大行下调存款利率,一年期定存利率均下破1%至0.95%。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广发银行等多家股份行也相继宣布下调存款挂牌利率。

随着贷款利率下降,负债端利率调整,对银行业而言无疑是好消息。然而,存款流向理财的逻辑正在发生变化。当存款收益降低,理财与存款收益价差扩大,部分居民财富流向理财。但长期来看,低风险产品难以持续吸引存款,存款外流难以为继。

一方面,存款和理财的收益价差在收窄,“存款搬家”动力有限。另一方面,大部分居民对“保本”的需求依然存在,难以迈出对有亏本风险的理财产品投资的第一步。央行的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住户存款增加7.83万亿元,居民存款增长强劲。

在“资产荒”延续的背景下,权益资产不可忽视。理财对现金及银行存款的配置比例超过20%,存款利率调降拉低了理财产品收益率。随着债券市场收益下滑,银行固收类理财和债基、货币型基金等产品收益渐弱。长期来看,部分资金或会流向权益市场。

降息后,如何增厚收益?一位合资理财子负责人表示,可以从权益市场、国内多资产和海外市场寻找机会。上交所近日也举办了商业银行理财公司权益类资金入市专题培训,助力银行理财公司深化权益投资能力建设。

然而,权益市场波动大,依旧难以被传统银行理财客群接受。华泰证券研究数据显示,4月权益类产品收益率为-21.73%,权益类理财产品规模维持在较低水平。公募基金方面,尽管权益市场拐点未现,但投资者明显更有意愿在左侧布局。

目前外围资金量大,但缺的是对股市的投资意愿。扭转局势的关键在于股市本身形态变好,产生赚钱效应。银行理财正在从多资产领域寻找增厚收益的机会。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