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在资管新规趋严下,三方财富公司正快速出海转型,高净值人群对债券类境外资产配置比例持续攀升。众多第三方财富机构将境外债业务作为转型核心,构建多元化产品体系。然而,对于无金融牌照的机构,转型之路仍充满挑战。

财联社5月21日讯 在资管新规趋严的监管下,三方财富公司正快速“出海”转型,高净值人群对债券类境外资产的配置比例持续攀升。财联社多方了解到,众多第三方财富机构正将境外债业务作为转型核心,通过QDII、QDLP、TRS等跨境工具,构建多元化的产品体系。然而,业内认为,三方财富机构正从传统的非标固收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对于无金融牌照的机构,转型之路仍漫长且充满挑战。

三方财富公司加速“出海”步伐

据悉,2008年至2018年,是货币宽松政策下的“造富”黄金十年。期间,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依靠刚兑的信托产品崛起,从无到有,再到野蛮生长,成为中国大资管行业发展的缩影。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叠加货币政策收紧、房地产下行,依赖国内固收和类固收产品的三方财富公司面临资产荒。在此背景下,高息的境外债成为其转型“出海”的新方向。

业内指出,三方财富公司转型方向多样,包括代销海外金融产品、申请/收购海外金融牌照、引入海外消费升级服务等。初期,FOF基金成为热门选择。随后,随着美联储快速加息,中美利差加大,三方财富公司又瞄准了境外债的高息低成本业务,并将业务重心移至香港。

业内人士笑称,现存的三方公司数量有限,其业务普遍具有两大特征:一是中资境外债标品业务,二是香港保险业务。

近年来,全球资本市场“低利率常态化”,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中资企业“出海”频繁,境外发债规模激增。Wind数据显示,2025年前四月,熊猫债发行量达622亿元,累计超9500亿元;而中资离岸债存量规模仍超1.2万亿美元。

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其Swift支付交易所占份额超70%,为超高净值客户提供复杂需求的家族办公室和三方财富带来丰富机遇。据香港投资推广署统计,2021年6月至2024年3月,累计协助64间家族办公室在港设立或扩展业务,其中77%来自内地。

据信银资本(香港)分析师龚思匀表示,供需共振下,香港家族办公室行业迎来高速增长。香港特区政府计划到2025年底前,协助不少于200间家族办公室在港设立或扩展。

龚思匀统计显示,大中华区单一家族办公室主要提供家族治理、慈善、传承规划和风险管理等服务;而联合家族办公室更侧重金融服务。三方财富公司提供的服务排名前三的是股权和固定收益投资、另类投资、家族信托。

高净值人群境外债券配置升温

龚思匀指出,亚太区家族办公室在股票、债券、另类资产、现金的配置比例分别为26%、25%、34%、14%,债券及现金配置明显增加,股票及另类资产配置减少。

分析人士称,在当前市场波动加剧的环境下,投资者更注重抗风险能力。据统计,可投资资产超亿元的超高净值客户中,近九成已配置境外资产,其中债券类占比从2020年的18%跃升至2024年末的35%左右。中国不断开放的债券通市场,也加速了高净值客户通过境外债投资实现税务筹划、合规管理,以及财富传承。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4月境内机构持续投资交易境外债券,主要为离岸人民币债、美元债等。“北向互换通”4月达成交易886笔,金额4847.06亿元,累计入市境外机构79家。

知情人士透露,中资美元债平均票息达6.8%,较境内信用债溢价超300BP,吸引众多三方财富机构将境外债业务作为转型核心,通过跨境工具构建多元化产品矩阵。例如,某三方财富机构2024年末境外债配置规模同比提升超40%,其中美元债占比超六成。

业内认为,三方财富机构正从传统非标固收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强调风险定价、产品筛选和大类资产配置能力。随着监管对传统业务的加速出清,未来,标准资产的净值型产品将成为主流,对无金融牌照的三方财富机构而言,转型之路仍任重道远。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