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租赁监管力度增强,融资租赁行业经历深刻转型
AI导读:
2025年,监管部门对金融租赁机构的监管力度持续增强,多家公司因违法违规行为被重罚。融资租赁行业快速扩张带来粗放式发展,部分机构偏离主业,引发监管高度关注。粤财金租等公司的违规事实揭示了行业核心风险点,监管政策正倒逼行业回归本源,经历深刻转型。
2025年,监管部门对金融租赁机构的监管力度持续增强。继3月厦门金租因多项违法违规行为被重罚240万元后,4月广东粤财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也接到了130万元的罚单,相关责任人同时被警告。
据企业预警通统计,仅2025年前五个月,全国融资租赁行业已累计收到7张监管罚单,罚款总额高达560万元,9名责任人员被“双罚”。其中,西藏金租因违规自融、风险失控被吊销许可证,成为近年来首家被吊销牌照的金融租赁公司。
融资租赁行业作为连接金融与实体经济的重要纽带,在支持设备更新、产业升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行业快速扩张,部分机构偏离主业、违规操作等问题日益凸显,引发了监管的高度关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租赁研究中心主任史燕平教授指出,融资租赁行业的快速扩张带来了粗放式发展,导致行业逐渐偏离了“融物”的本质属性,异化为“类信贷”业务模式。这种异化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合规隐患,亦背离了设立公司的初衷。
史燕平教授强调,融资租赁业务本质上是一个需要专业能力的金融子行业,依赖专业的运营管理能力。如果用信贷的思维和方式来经营融资租赁业务,就像是用信贷的锅煮租赁的饭,终究会煮夹生。
粤财金租百万罚单细节揭示合规经营重要性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表详细揭示了粤财金租的违规事实。处罚决定显示,该公司主要存在三大问题:办理融资业务不审慎、租后管理不到位;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融资租赁款;违反利费分离原则,将租金分解为咨询服务费用收取。这些违规行为直指融资租赁业务的核心风险点——资金用途监管和合规经营。
粤财金租的“利费分离”操作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做法不仅违反了金融监管规定,更可能掩盖实际融资成本,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史燕平教授分析,这种将租金人为拆分为融资费用和咨询服务费的做法,本质上是为规避利率监管。租赁公司因资金成本高企需要“高进高出”,但受制于利率约束,便通过虚构服务合同变相提高收益。
粤财金租成立于2017年,公司注册资本为10亿元人民币,由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和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

粤财金租股东信息图片来源:企业预警通
7张罚单折射行业转型阵痛
2025年,金租行业已累计公布7张罚单,粤财金租的130万元罚单只是其中之一。从罚单案由分布来看,行业风险集中体现在三大领域:资金用途失控、关联交易不规范以及信息披露不实,这些违规行为不仅暴露出行业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更折射出部分融资租赁公司偏离“融物”主业的发展困境。

史燕平教授指出,中国融资租赁的发展方向之一,是借鉴欧美经验,与装备制造业深度绑定。然而,多数国内融资租赁公司却走上了“类信贷”的歧路。
“类信贷”歧路带来的风险是多重的。从内部看,部分融资租赁公司尚未建立与其业务复杂度相匹配的风控体系;从外部看,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导致部分承租企业还款能力下降;从监管环境看,对融资租赁行业的监管标准持续提高。
目前,监管政策正在倒逼行业回归本源。2024年修订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和2025年修订的《金融租赁公司监管评级办法》等规定,进一步规范了行业行为。
从厦门金租、粤财金租的百万罚单到西藏金租的黯然退场,融资租赁行业正在经历深刻的转型。这场转型不仅关乎个体机构的未来,更决定着中国融资租赁能否真正发挥“融资+融物”的双重功能,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有生力量。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