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当前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金制度面临可持续性、充足性、可承受性承压的局面。上海财经大学宗庆庆建议通过金融工具创新破解困局,提出需警惕资金缺口扩大风险,并强调需通过结构性改革平衡收支,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紧迫。

  “当前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金制度面临可持续性、充足性、可承受性承压的局面,亟待通过金融工具创新破解困局。”5月7日,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宗庆庆在陆家嘴金融城“金融赋能养老”行动工作第一期行业交流会上分析称,近年来赡养率攀升与人口老龄化加速直接相关,随着赡养率攀升,制度可持续性承压,需警惕“现收现付制”下的资金缺口扩大风险。

  上海自贸区陆家嘴管理局主办此次活动,旨在探讨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带来的挑战与影响。会上,宗庆庆指出,养老金充足性不足、费率较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社会平均工资替换率整体呈现下滑趋势。较高费率不仅挤压企业盈利空间,还可能诱发逃费、低基数参保等行为。因此,需通过结构性改革平衡收支,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紧迫。

  宗庆庆认为,短期内财政补贴可缓解第一支柱压力,中长期则需大力发展第二、第三支柱,激活养老储蓄潜力。他强调,尽管目前我国三支柱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具备居民储蓄率高、对养老服务和养老金需求规模大等有利因素,同时政府有意引导财富流向养老领域,促进个人养老金计划的规范发展。然而,未来仍需突破税收激励不足、金融工具单一等瓶颈。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养老金融改革与创新,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范围逐步扩容。宗庆庆建议,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打通“储蓄-投资-增值”链条,引导长期资金入市,缓解养老金贬值压力,优化资本市场结构。他特别提到,政府需加快完善税收优惠、信息披露等配套制度,形成政策引导和市场运作的良性循环。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