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4月25日,拼多多支持建设的“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在云南大理揭牌,是全国首个聚焦“数字商业+新农人培养”的科技小院。通过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培养高质量兴农人,支持农业科研创新与技术推广。拼多多“千亿扶持”计划助力小院发展,覆盖更多优质产品、商家和技术。

  经过近一年的精心筹备,4月25日,由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携手拼多多共同建设的“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在云南大理古生村隆重揭牌。这是国内首个聚焦于“数字商业+新农人培养”的科技小院,标志着拼多多“千亿扶持”计划在支持科技小院发展方面取得了首个重要成果。

  △4月25日,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在云南大理古生村举行揭牌仪式。

  数商兴农科技小院通过构建“党政产学研用”六位一体的实践育人平台,致力于在农业生产服务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以“学研商”协同创新模式,培育高质量的兴农人才。目前,该科技小院已落地1个养分智慧管控平台项目,支持了7项农业高质量科研课题,并帮助20多个科技小院的优质农产品成功“触网”,成为“全国科技小院协作网”的重要基地。

  拼多多作为支持科技小院发展的社会力量,其工作重心正从农业生产端拓展至销售端,旨在推动小院优质农产品从滞销走向热销。在揭牌活动现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表示,拼多多正积极助力这一转变。

  拼多多近期通过“千亿扶持”计划,实施了首批助商惠农举措,包括启动“2025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利用平台数字化优势,聚焦地域特色,推动农产品产业升级。在农业科研领域,拼多多将继续支持科技小院的发展,助力农业科研创新与技术推广,培养更多兼具科研、技术推广和互联网销售能力的“兴农人”。

  “农业版12306”助力田间养分精准管控

  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云南省的农业重镇,拥有丰富的优势农产品。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当地农业生产以保护洱海环境为前提。

  科技小院师生在古生片区开展实地调研,发现旱地区域主要种植鲜食玉米、莴笋和马铃薯等作物,以小农户种植为主,存在施肥不合理、管理粗放等问题,同时生产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这些问题导致雨季时旱地田块养分流失严重,对洱海水质构成威胁。

  为解决这些问题,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在拼多多的支持下,联合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户,构建了集“实名制购肥、定点配送、精准施肥、监控监管”于一体的养分智慧管控体系。目前,该体系已在古生片区南庄进行试点。

  △科技小院学生向嘉宾展示养分智慧管控体系的运行模式。

  50岁的农户李冲勇于尝试新技术,率先采用了科技小院的建议,改用绿色有机肥,并加入了养分智慧管控体系。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古生村科技小院负责教师金可默表示,该体系操作便捷,能精准管理农户地块作物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形成科学施肥方案,预计可减少试点区域排入洱海的氮磷量30%以上,有效遏制农业面源污染。

  “学研商”协同培养新型农业人才

  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还要让农产品顺利接入互联网,实现优质优价,从而保障农民收益和生态环境。这离不开农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024年,中国农业大学与拼多多共同推出“科技小院强农兴农人才培养行动计划”,依托“数商兴农科技小院”,打造农业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摇篮。杨静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她在古生村科技小院学习工作三年,人生发生了巨大变化。

  去年丰收节期间,杨静参与了拼多多支持的直播活动,严选了9个科技小院的22款产品进行销售,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四川峨边笋用竹科技小院的冷笋和广西北海海岸带生态农业科技小院的虾干等产品供不应求。

  △杨静计划将更多优质小院农产品推向拼多多等线上平台,助力农户增收。

  初次尝试线上销售后,杨静深刻体会到了电商平台的巨大潜力,决定开设拼多多店铺。她的人生轨迹因此发生了三次跨越:从学校到科技小院,再到个人创业者。

  自2009年成立以来,科技小院已在全国建立超过1800个,覆盖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拼多多副总裁侯凯笛表示,拼多多“千亿扶持”计划旨在覆盖更多优质产品、商家和技术,让农户、用户和商户共享产业链增值收益,而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将成为这一计划的重要推动力量。

(文章来源: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