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今年以来,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下调产品业绩比较基准,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明显,整体收益率呈下降态势。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与债券价格及市场利率走势密切相关。近期,受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避险情绪升温,债券市场成为避风港,银行理财产品或迎来利好。投资者需降低收益预期,接受收益率降低的现实。

  对于长期配置银行理财产品的小伙伴来说,今年可能会发现一个显著变化: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出现了明显波动,整体收益率呈下降态势。

  事实上,多家银行旗下的理财子公司近来下调了自家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部分产品甚至跌破了2%。例如,中银理财“悦享天添2号”的业绩比较基准从2.00%~3.00%调整为1.20%-2.20%,下调幅度达80个基点;中邮理财也将“邮银财富·鸿元一年定开14号”的业绩比较基准由3.8%~4.8%下调为1.6%~3.4%,下限下调幅度高达220个基点。浦银理财多款产品同样下调了业绩比较基准下限。

  去年收益率喜人、规模显著增长的银行理财产品,今年为何出现这样的变化?未来,投资者还能否放心投资银行理财?

  据数据统计,2月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短期收益率跌幅明显,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均值降至2.27%,封闭式产品跌至2.29%,平均近1月年化收益率环比降幅已超60个基点。现金管理类产品也触及了1.5%~1.6%的历史低位。

  固收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与债券价格及市场利率走势密切相关。随着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调,资金转移到银行理财,促成债券牛市,理财产品净值波动上行。然而,随着收益率快速上涨,未来回落成为必然。

  业绩比较基准是银行根据产品往期业绩表现或同类型产品历史业绩计算出的预估收益,不代表未来表现和实际收益。由于固收类资产收益率水平明显下降,业绩比较基准也需根据市场情况作出下调。

  那么,银行理财产品还能投资吗?近期,受特朗普关税政策等因素影响,全球股市动荡,避险情绪升温,债券市场成为投资者资产的“避风港”。据业内人士透露,券商和基金持续增持债券,资金转向配置债券。

  随着避险资金涌入债市,银行理财产品将迎来利好。据某银行人员透露,受关税政策冲击、避险资金涌入债市,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增长迅速。得益于债券市场行情,部分理财产品净值将有所提升。

  因此,从短期来看,关税冲击下的避险情绪为债市及固收类理财产品带来利好;但投资者需降低收益预期,接受收益率降低的现实。如果想获得更高收益率,可选择带有一定封闭期的产品,封闭期过后流动性大幅提升。

(文章来源:理财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