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4月9日,中国汽车能效开发与检测认证专业联盟发布首批纯电动乘用车能效分级测评结果,8款自主品牌和3款合资品牌车型获得“一级能效”评价。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节能降碳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为消费者购车提供了科学参考,也为全球汽车产业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刘丽靓)4月9日,中国汽车能效开发与检测认证专业联盟正式揭晓首批纯电动乘用车能效分级测评结果,这一举动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节能降碳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本次测评广泛覆盖了市场上主流的12款纯电动车型,从行车、空调、驱动、补能四大关键维度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评价。测评结果显示,8款自主品牌车型与3款合资品牌车型荣获“一级能效”评价,为消费者购车提供了有力的科学参考,同时也为全球汽车产业的绿色转型注入了强劲的新动力。

  测评结果显示,北汽极狐阿尔法T5、蔚来乐道L60、长安启源A07、小鹏MONAM03、小鹏P7+、比亚迪秦L EV、吉利极氪7X、上汽宝骏享境等国产品牌车型在能效方面表现出色,特别是在行车能效与补能能效上更是达到了行业领先的一级能效水平。

  中国汽研董事、总经理刘安民强调,突破资源环境的约束,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是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求。新能源汽车的能效管理在引导行业绿色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专家估算,若6000万辆一级能效纯电动车投入使用,十年内将节约电量高达28665万兆瓦时,相当于7962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同时可减少煤炭消耗8599.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5381.6万吨,生态效益极为显著,相当于5.7个长白山的森林碳汇能力。

  能效分级制度将对汽车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董事、总经理刘江指出,能效标签就像“省电成绩单”,一级能效车型能源消耗大幅降低,消费者购车时只需“认准等级”即可实现“省电又省钱”。对企业而言,这一制度通过量化指标推动技术创新,助力车企从“参数竞争”转向“真实能效竞争”。目前,能效专业联盟已开始研究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商用车的能效分级,未来计划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测评体系。

  此次能效分级测评结果的发布,既是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总结,也是迈向全球汽车能效标准引领者的新起点。能效专业联盟表示,将加速完善分级标准,扩大测评车型范围,积极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能效水平大幅提升,为全球低碳转型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