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多家银行密集调低消费贷产品利率后,被监管火速叫停,要求暂停审批年化利率低于3%的消费贷款产品优惠。此举旨在规范市场,防止“内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业内专家表示,消费贷市场竞争将更多转向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比拼。

各家银行近期密集调低消费贷产品利率,但这一举措在短短一周多后被监管叫停。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多家银行已收到监管通知,要求暂停审批年化利率低于3%的消费贷款产品优惠,预计该新规将从4月1日起正式实施。

在过去一年的消费贷“价格战”中,许多银行的零售贷款业务实现了显著增长。根据近期发布的年报,国有六大行中有四家银行的消费贷业务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其中交通银行的消费贷余额同比增幅高达90.44%。

然而,随着消费贷业务的快速增长,零售贷款资产质量的风险也逐渐暴露。截至2024年末,多家银行的个人贷款不良率呈现上升态势。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监管此举旨在规范消费贷市场,防止银行间的“内卷”现象,从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消费贷低利率被火速叫停

3月,银行的消费贷业务备受关注。从两会期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提出消费贷要“提额延时”,到央行、金融监管局迅速出台实施细则,再到商业银行纷纷跟进,将产品额度提至50万、期限延至7年,消费贷利率也被一降再降至2.5%以下。

近日,这一“激进”变化被监管叫停。多家国有行、股份行、城农商行的地方分支行信贷经理表示,已收到总行通知,从4月1日起暂停发放低于3%利率的消费贷产品。

不少消费贷客户已收到上述通知,纷纷在社交媒体上晒出相关信息。已经申请成功但还未提款的用户表示,银行经理要求其在4月1日前完成提款,否则优惠将被收回。

第一财经登录中国银行“中银E贷”页面发现,该产品年利率(单利)最低为3.1%,已无优惠券发放。另有消费贷申请人表示,前几日根据评分能申请到30万元的额度,今日再去测算只剩下20万元。

对于消费贷优惠利率何时重启,多家银行信贷人士表示不清楚,但至少在近期内,受监管要求,消费贷利率将维持在3%以上。

业内专家认为,这一调整表明,今年以来消费贷市场的“价格战”可能逐步走向理性,市场竞争将更多转向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比拼。金融机构应摒弃单纯追求规模和速度的情结,将贷款利率维持在合理水平,以增强商业可持续性。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低利率的个人消费贷款可能带来两方面风险:一是消费者可能因“利率幻觉”盲目借贷,加重债务负担;二是资金可能被挪用于资本市场或理财市场,扰乱金融秩序,增加系统性风险。

银行狂揽消费贷款

银行纷纷降低消费贷利率的背后,是信贷战略的调整。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波动导致个贷增长乏力,叠加信用卡业务缩水,消费贷成为银行的新焦点。去年以来,银行通过优惠券、团购、限时折扣等方式吸引借款人,出现“内卷式”竞争,推动消费贷余额快速攀升。

根据多家A股上市银行发布的2024年年报,不少银行的消费贷款额度实现增长。在国有六大行中,四家银行的消费贷款余额实现两位数增长。

零售业务是股份制银行的基石,报告期内股份行的零售业务也取得明显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家银行狂揽消费贷、狂揽客户的同时,零售信贷的资产质量风险也在上升。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认为,银行间竞争激烈,降利率、提额度有助于减轻消费者利息支出压力、促进消费和扩大内需,但低利率环境下,部分银行可能放松客户筛选标准,导致信用风险累积。

2025年零售业务仍是银行战略重点

尽管出现信贷资产质量下滑现象,但消费贷业务仍是各家商业银行的发力重点。多家银行在业绩会上表示,2025年将坚持零售业务发展战略。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表示,银行在拓展消费贷业务时,应避免陷入“价格战”,将贷款利率维持在合理水平,以增强业务的商业可持续性。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指出,银行应根据消费贷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实施差异化利率定价策略,并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居民消费需求。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