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未来五年构建养老金融体系,涵盖多元主体参与、多类产品供给等措施。方案强调金融支持养老产业,丰富股权和债权投资方式,并严打涉老非法集资,保护老年金融权益。

财联社3月28日讯(记者曹韵仪)今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银行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提出未来五年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体系。具体措施涵盖建立多元主体参与、多类产品供给,并鼓励保险机构大力发展个人养老金业务,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参与积极性。

保险业专家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养老产业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通过优化股权和债权投资养老产业的政策设计,利用市场化机制精准对接长期资金与养老产业需求,形成“金融支持产业、产业反哺金融”的良性循环。

业内消息透露,此前已发布银行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方案,随着养老金融方案的落地,科技金融相关方案也将很快出台,普惠金融和数字金融方案正在积极推进。

多支柱协同:壮大养老二三支柱

《方案》明确,未来五年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将取得显著成效,形成规范成熟、稳健高效的养老金管理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商业养老金融体系。

在基本养老保险稳健发展的同时,金融业内人士普遍呼吁加强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发展。

《方案》提出,增强服务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制度能力,优化服务,丰富领取方式,并创新产品和服务,探索长期或终身养老金领取服务。同时,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产品,支持浮动收益型保险,推进特定养老储蓄试点,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建立多重风险缓释机制。

原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博鳌论坛上强调,养老保险体系需注重多支柱协同,避免单一依赖。当前第一支柱占养老金的90%,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其替代率可能降至30%-40%,低于国际最低替代率55%。未来需更多发挥第二、三支柱的补充作用。

股债投资助力:精准对接养老产业需求

《方案》还增加了对养老产业的融资支持和风险保障,鼓励银行机构支持银发经济经营主体的合理融资需求,引入政府融资担保机制,扩大信贷供给。

建设银行行长张毅表示,建行将锚定“养老金融专业银行”目标,优先支持养老产业信贷,解决养老痛点和产业发展难点。

《方案》支持保险机构稳健投资养老机构、康复医院等,参与养老服务,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投资符合养老科技创新要求的银发经济项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指出,丰富股权和债权投资养老产业,既是应对老龄化的战略,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的创新,通过市场化机制精准对接长期资金与养老产业需求。

独立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认为,通过丰富投资方式,加强对养老产业的融资支持和风险保障,实现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方案》明确了银行保险机构在养老金融服务的方向,增加了养老产业风险保障内容,消除养老产业发展顾虑,让社会资本更愿意介入养老产品。

严打涉老非法集资,保护老年金融权益

在丰富养老产品金融体系的同时,提升对老年人的金融服务也至关重要。银发一族金融基础知识不足、风险意识不强,维护老年群体的金融权益尤为关键。

《方案》严厉打击以“养老金融”名义的非法金融活动,协调各地打击涉老非法集资,追赃挽损,加强防范非法集资宣传。

同时,支持银行开展养老机构预付资金存管业务,提供安全保管服务。在销售时,加强老年金融消费者保护,提供适宜产品,制定审慎销售流程,规范行为,强化风险提示。

《方案》提出多项适老化改造要求,聚焦偏远地区和网络服务,实施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及线下网点适老化改造,优化网点布局,完善设施配置,提升老年人网络服务便利化。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