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通知强调增加消费金融供给,优化消费金融管理,并加大消费服务行业信贷投放。目前消费贷数据呈现增长趋势,多家银行消费贷产品利率降低。

3月1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以助力提振消费。有关司局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总局旨在通过丰富金融产品、便利金融服务、优化消费环境,推出具体举措来提振消费。

聚焦消费金融信贷投放

金融监管总局强调,在增加消费金融供给上,金融机构应围绕扩大商品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和培育新型消费,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针对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场景,提供定制化金融产品,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金融需求,强化数字赋能,提升消费金融服务的适配性和便利度。特别是加大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消费服务行业的信贷投放,支持消费供给主体健康发展。

此外,在优化消费金融管理上,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定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优化资源配置。同时,探索线上开立和激活信用卡业务,以提升服务效率。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自去年3月“两新”政策实施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著,消费市场信心得到增强。消费贷数据也呈现增长趋势,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消费性贷款余额达21.01万亿元,同比增长6.2%。

记者近日走访广州市内多家银行发现,目前多家银行消费贷产品最低年利率已降至3%以下,最高可贷额度和贷款期限各异,部分银行最高可贷100万元,最长贷款期限为5年。

灵活调整还款条件

金融监管总局还提到,将开展个人消费贷款纾困工作,允许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借款人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为暂时困难的借款人合理调整贷款偿还期限和频次。符合条件的借款人,经审核后可获得续贷支持。

优化消费金融环境方面,总局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规范消费贷款合同条款,明示综合融资成本,利用金融产品查询和金融消费者保护服务平台,便利消费者查询使用。同时,推进消费场景支付便利化,满足特殊群体的支付需求,完善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加大对市场扰乱行为和消费者权益侵害行为的打击力度。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